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我們在這一週就耶穌基督的身份的默想,沿着上週的思路繼續延伸。能夠平息風浪的那位,身懷對死亡的控制權的那位,在建立天主國度時行使先知職能的那位,業已派遣了一群平凡人來繼續祂的志業。在上主日,基督派遣了他們出去;今天這些人回來了,並充滿熱忱了報告了他們在一路上藉着祂的德能而行的奇事。他們的無私奉獻,尤見於答唱詠的讚揚,與讀經一中所描寫的假牧人大相逕庭。最後,讀經二為我們提供了判斷牧人真假好壞的基準。
耶穌揀選了那些要接續祂事業的人;祂訓示了他們,並把相應的能力和權柄賦予了他們。祂派遣了他們,去完成任務;現在,他們回來覆命了。很明顯,他們十分成功;我們可以從群眾一直跟着他們來看出這一點。群眾渴望聽多一點耶穌和祂的門徒們要說的話;他們希望可以從病魔的折磨中得到釋放。這些人顯然是一直在尋找些甚麼;他們渴望找到人生的方向。因此,耶穌憐憫了他們。
時至今日,世上仍有很多人感到迷失,正在尋找人生的方向。他們可能是身或心有障礙的子女的父母,為了子女的未來而煩亂不休;也許是因為失業而感到失去尊嚴的人;或者是因為各種原因而需要單獨撫養子女的父或母;也許是上了年紀,感到身體能力逐漸消退,愈來愈力不從心而覺得生命本身也在漸漸離自己而等等……。這些人都在渴望尋得生命的答案、人生的意義。他們就像失去了牧人的羊;而耶穌則渴望我們去牧養他們。
就好像流亡巴比倫時代的猶太人那樣,我們也活在一個大變局之內;就好像那些聽見耶穌說天主的國經已臨近的群眾一樣,我們也聽到呼聲,要我們改變我們看待人、事、物,乃至世界的方式。我們應該找誰作為我們的導引呢?我們能夠在哪裏找到永生的話呢?坊間有各種聲音,都說它們對人生的大哉問有最終答案。我們怎麼知道要聽誰的呢?又有誰能夠準確地為我們解讀和詮釋天主的話語呢?是那些使我們對當下的自己感到滿意的說話呢,還是那些使我們對自己多少帶點罪咎感的呢?是要我們抱殘守缺地緊黏着過去不放的,還是讓我們打開自己,勇於接受新角度、新思維的呢?我們應該盼望天主把我們從困境中拯救出來,還是我們應該讓自己在困境中得到磨練?我們又如何知道甚麼時候該怎樣做?我們應該走哪條路?又有誰會引領着我們?在面對人生的每個十字路口時,我們都有可能傾向接納(看似)最容易的答案,甚至放棄尋找方向而讓自己淪為一隻沒有牧人的羊……
「教會是一個『羊棧』,它的惟一必經的進口就是基督(若10:1-10)。教會也是一個羊群,天主親口預言祂自己是牧人(參閱依40:11;則34:11等),群羊雖由人來管理,卻始終由基督親自引領飼養,祂是善牧。祂是牧人們的首領(參閱若10:11;伯前5:3),祂曾為群羊捨生(參閱若10:10-16)」(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會憲章》,第六號第2段)。
其實,儘管在困惑的時候,我們仍有線索可找依循,來辨別應該聽從哪一道聲音。可靠的牧人是會與我們一起在陰暗的幽谷中同行的。他們會願意分擔我們要面對的危險,甚至不惜拿自己的安全來冒險。他們不會只偏向團體中的某些人而針對其他人或者只傾向神學中的某方向而針對其它方向,使羊棧的羊群被打散,甚至驅逐當中的某些人。相反,真正的牧者會致力拆除把羊群區分開來的高牆。他們口中所說的,都是團結人心的說話。他們不單使我們與天主修好,更使我們彼此和好。真正的牧者未必能夠給予我們最容易的人生答案,但他們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把我們帶向耶穌——我們真正的平安——那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