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芷芬
竹灣聖若瑟靜修院
「上主有話傳給耶肋米亞說:『起來,下到陶工家裡去,在那裡我要讓你聽到我的話。』我便下到陶工家裡,見他正在輪盤上工作。陶工用泥做的器皿,若在他手中壞了,他便再做,或另做成一個器皿,全隨陶工的意思去做。於是上主的話傳給我說:『以色列家!我豈不能像這陶工一樣對待你們?——上主的斷語——以色列家!看,你們在我手中,就像泥土在陶工手中一樣。』」(耶18:1-6)
小煥在職場努力多年後,終於達到退休年齡,希望有更多時間認識自己的內在,從而認識天主。退休後,時間的確多了很多,可是,她總覺得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溜走。她說:「作息及起床時間太自由,未能與耶穌訂一個時間祈禱,心裡既懊悔又焦慮……我的壞習慣、惰性等等阻礙了我與天主之間發展更密切的關係。」儘管小煥意識自己不完美,但她內心深處相信天主對每個人傾注愛與關懷,猶如「陶工」樂此不疲地塑造我們,成為祂獨特的愛的工具。
懷着這份對天主的渴望,她持續地在靈修道路上一步步前行。五月的第二個週末,小煥來到了竹灣聖若瑟靜修院,在「聖方濟獨修」中繼續尋找天主的親臨。
每天的朝拜聖體中,小煥從「凝視」基督的方式獲得了豐收。她說:「朝拜聖體前,阮修女教我們如何凝視耶穌凝視着我們。她著我們每人找一個舒服的位置,單對單,面對面地凝視那位慈悲、溫柔而謙遜的耶穌,那位百分百愛我們的耶穌。聽了後,我便凝視着祂、想念祂、默觀祂。不久,在聖體中耶穌讓我看到祂的面容,奇妙卻真實,很意外的驚喜!與耶穌一起的一小時過得很快!」
人自己不能上升到天主那裡,除非有天主的恩寵,人才能進入天主內。小煥已領洗了40多年,她形容自己如多默宗徒,信德不夠,需要憑證才能相信。她說:「一向我都有參與朝拜聖體,每星期六負責陪伴聖體一小時,本是一件神聖的使命,可是,我在聖體前缺乏耐性,遲到早退。耶穌其實知道我的敷衍態度,但祂仍滿懷愛心凝視着我,不休不止地感動我回到祂無條件的愛。」天主是愛!(若一4:16)祂常主動走向我們,但不會強迫我們,祇是耐心地丶謙卑地在我們的心門外呆等,就如聖文德所形容「一如乞丐一樣坐在門外等待我們開門,讓他進入心內。」
在聖方濟的教導中,「寧靜」在祈禱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祂邀請我們在寧靜中進入內心,那才能認出祂。小煥說:「我常想為耶穌做服務,熱情冷卻後,我又走回自己的惰性,無力去做,最後令自己失望。久而久之,我的罪惡感帶來反反覆覆的不平安,很是內疚,自責感也令我害怕回到祂的跟前,就像一隻逐漸遠離羊棧的小羊。然而在獨修的寧靜中,我感受到耶穌在我的內心,祂並沒有對我失望,只是溫柔地凝視着我,向我說:「我和妳在一起,不用害怕!不用急於為我做甚麼,花多些時間留意我和妳之間的關係,關係決定行動。」
「看,你們在我手中,就像泥土在陶工手中一樣。」(耶18:6)小煥說:「回看自己的信仰生活和家庭生活,我很多時候遠離了天主,但同時驚歎祂對我的愛遠超我所想像,耐心地用祂慈愛的手塑造我,派遣不同的人協助我去意識自己與天主之間放置的障礙物。」
主,祢是一位滿溢着愛的陶工,耐心等待我們回心轉意,重新把我們塑造成一件獨特的器皿。我們深知自己人性的軟弱,祈求祢教我們不斷倚賴祢的聖愛,修正自己的思想和傾向,向更成全的基督徒生活邁進。
【註】文中人物採用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