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天主的莊田】祈禱之路

文:羅芷芬
竹灣聖若瑟靜修院

「多默說:『主!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裡去,怎麼會知道那條路呢?』耶穌回答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若14:5-6)

莉莉在香港土生土長。自2019下半年起,她接到新任務,需定期穿梭港澳兩地工作。受疫情影響,最近大半年她都留守在澳門。來到了一個人生路不熟的地方,處處需學習和適應。莉莉是位基督徒,渴望能遇上信仰團體,渴望在這兒找到同行者一起「到父那裡去。」(若14:6)

隨着對靜修的渴望,主引領莉莉來到了竹灣聖若瑟靜修院,從中得知由聖灰禮儀開始至復活節會舉辦一個為期八週的「日常生活中與主相遇」默禱聚會。經過分辨和等待,愛的直覺鼓勵她向這條祈禱之路出發。

旅程中,莉莉發現主不斷邀請她更深入地發現自己的人生觀和天國觀。她說:「我是個節奏急速,喜歡做大事的人。來到澳門工作後,發現這兒有它獨特的文化,照套用以往進取的模式起不到效果。」工作文化出現的落差令莉莉充滿問號,卻又增加了她對主的依賴。她繼續說:「我是否行得太快?或太慢?我一直在尋求祂的節奏,祂既然放我在這個新地方,祂必有祂的計劃。」

到了第五週第三天的祈禱練習中,莉莉被耶穌眼中的天國深深地吸引了。「耶穌又說:『天主的國相似甚麼?我要把它比作甚麼呢?它相似一粒芥子,人取來種在自己的園中,它遂生長起來,成了大樹,天上的飛鳥都棲息在它的枝頭上。』他又說:『我要把天主的國比作甚麼呢?它相似酵母,女人取來藏在三斗麵中,直到全部發酵。』」(路13:18-21)那一刻,她的視線被吸引在建立天國的韻律中,她欣喜地說:「耶穌讓我看到天國的遼闊,而祂卻用了一粒細小的芥子和酵母來比喻,提醒我發芽與發酵都是需要時間去成就,需要愛心去護持,更需要承擔起那默默等待的十字架。建立天主的國度,需要我們的參與,也要認識到其中的階段性。我在經文中體會到自己內在的張力,一方面,我想為天國成就大事,另一方面,主告訴我在黑暗中做一支細小手電筒或蠟燭也可以很美!」

在另一次祈禱聚會中,耶穌在最後晚餐的說話帶給莉莉不少反思。當她讀到第五週第五天序言:「耶穌要成為門徒們的食糧轉化人心的愛,擘餅和倒酒時重塑了他們,也流到世界」,她的心靈充滿一份與主連結的渴望。她說:「我想重新理解我是誰?我該走的路是怎樣?雖然我是基督新教徒,未能如天主教教友領聖體及聖血,但我相信基督的聖體和聖血同樣會傾流在我內,重塑我的生命。」

「重塑」這詞語一直吸引着她,莉莉說:「我過往選擇走的道路著重果效,強調門徒操練的重要。初次接觸這份材料時,也不期然將每天的祈禱操練看成是一份責任丶一種要求,對自己及身邊同行者的一種要求。但每週祈禱會的氣氛讓我感受到一份主內的包容丶主內的自由。那裡有一份邀請而非催逼,有一份愛的推動而不是責任的提醒。相聚時的信仰分享就像一個天國內的花園,各人都帶着不同的傷痛以不同的步伐蹣跚地走向主前,而主仍是充滿慈愛地耐心等待。我不禁問自己:我是否太嚴苛?我看到自己的嚴苛也就是自己軟弱的一面,未有能力去承擔看不見成果的壓力,未有信念去悠然走在一條看似茫茫無際的道路上而沒有恐懼。很感謝每位小組成員,主透過她們的臨在重塑了我。」

慈愛的上主,「人不能領受甚麼,除非有天上的賞賜。」(若3:27)。能認識自己認識祢,就是天上的賞賜。感謝祢在祈禱中淨化我們的心靈、堅定我們的信德,讓我們只需要依賴祢的愛而無需任何成果去支撑我們走向祢!祈求祢在祈禱中引領我們更親密地認識祢,更熱熾地愛慕祢,更能酷似祢! 

【註】文中人物採用代名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