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教宗方濟各最近的社會通諭《眾位弟兄》(Fratelli Tutti 2020),是關於「手足之情和社會友情」的。這一道共八章、287 號、187 頁的宗座文本,目的是為使全球社會能夠蓬勃發展,有望全球民族能活出人際友愛;及採取良策,促進共同福祉。「兄弟情誼」(Fraternity)是這社會通諭的關鍵詞;而其核心要素是希望全球有愛,這就是社會愛德。
兄弟情誼
每個人本質上是一個個體、是社會的一份子、是人類共同體或家庭的成員;大自然的受造物,都住在這共同家園,屬於天主的子女。全人類的兄弟情誼是自然律的的第一原則,是人類的法律,我們得按着這條金科玉律的正/負規劃去做。正面的是: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參照瑪7:12;路6:31);而負面的便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每個人都賦予一份兄弟情誼,這情誼能令我們包容所有人類、大家團結一致、彼此平等。兄弟情誼促進真正的自由、平等和休戚相關。我們人類在尊嚴和權利上都是平等的:沒分一等公民或二等公民,更沒有主與奴之別。大家同舟共濟,只有通過互相幫助才能得救,而在這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情況下更變得非常明顯。我們大家都是這宇宙網絡內的兄弟姐妹,在任何地區要建立兄弟情誼,便需要接觸交流和真誠的對話:那便是愛。
自由的市場經濟並不代表可以使一切平等自由;個人主義也不能使我們得到真正的自由、平等或兄弟情。單一平板的世界、極端的全球化、文化的普世精神等等,都不會相互尊重平等的尊嚴,它只會排除多姿絢麗的民族文化獨特性。
我們受造是為了圓滿對快樂的渴望,這種渴望只能在接受和實踐普世兄弟情誼的過程中實現部分……但卻是真正的快樂。因此,我們不能對他人的苦難無動於衷;更不能把部份兄弟姐妹置之度外……不論多或少。所以,如要做個卓越的人,我們便要以「真愛」與人接觸交流,真正的愛包括正義——一種促進普遍和基本人類尊嚴和權利的正義。教宗方濟各說過:「每個人都值得我們去愛」;「我們被蒙召去愛所有的人,無一例外。然而,愛一個壓迫者並不意味着容許他繼續壓迫人。」絕對不可以!
兄弟之愛
愛是指要接納他人、祝福他們、善待他們;不僅對一小群人:我們的家人、我們的朋友或住在同一區域的人,而是更大的家庭,是所有人。只有愛才能讓我們豁出自我,向他人敞開心扉。這種普世精神的愛賦予我們所有人力量,驅使我們致力締造普世的共融。教宗方濟各引用聖多瑪斯.阿奎那的名句:愛者視被愛者好像是與自己一體的。全方位地去關愛近人,就是走向普世融合的第一步。
常常以愛待人,我們便會找到兄弟情誼與人際友愛;真正的愛會令我們彼此結為「兄弟姐妹」;而真正的兄弟情誼會帶來共融、友誼、團結和憐憫。只有通過兄弟之愛,才能建立真正的人際友誼,憑着這友誼,每個人便能挽回兄弟姐妹的尊嚴,在所有環境下都獲得承認和保障;致力與最貧困和最脆弱的群體。
這位阿根廷教宗強調,為了共同福祉,我們便要愛我們的根源、我們的土地、它的人民、它的祖傳文化,並關懷鄰人,因為正義和團結一致都是共同福祉的目標。孤芳自賞的本土主義會建立圍牆來保護自己,「並非健康的愛」。有真正的愛及社會愛德便能在友誼和同情之間架起橋樑。
耶穌活出的仁愛(或愛德),全是祂的教誨,是為社會、政治和經濟努力的靈魂。它不僅是一種個人美德、人際關係的美德,更是社會及政治的美德,這種美德使我們「熱愛大眾福祉」;社會愛德是建立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秩序的靈魂。通過實踐,我們走向「愛的文明」。教宗方濟各說得好:「愛德的目光有如政治精神的核心。」人的真愛/社會愛德必然與真理相連:人的愛和愛德都需要真理之光,亦即是理性與信仰的光。
天主,我們的造物主,要我們知道:我們受造是為了「要愛弟兄們」,「如果不對眾人的天父開放,就沒有堅實而穩定的理由呼籲兄弟情誼。」天主是我們的父親,正如耶穌說過:「你們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上的父」(瑪23:9);我們都是弟兄姊妹,被召叫去形成一個彼此接受、並互相照顧的弟兄姊妹團體。愛鄰人是全部法律的總綱(參閱瑪22:36-40)。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這比喻叫我們要成為人生道路上遇到倒在路旁受苦者的鄰人。
對信徒(基督徒),愛(兄弟之愛)是金科玉律、是最大的誡命:「愛近人如你自己,」那就是說,要有慈善的愛、一種無條件的愛。三位一體的天主便是愛(若一4:8),慈善是指天主會通過與聖神一起的耶穌,無條件地愛我們。教宗方濟各寫道:「對我們而言,人類尊嚴與兄弟情誼的根源在於耶穌基督的福音。」此外,對我們來說:「這條兄弟情誼之路上也有母親的眷顧,她名叫瑪利亞。」
我們的教會,是信、望、愛的團體,是以陪伴生命,維持希望:成為團結的標誌、建造橋梁、拆除牆壁、播下和解的種子,為普世兄弟情誼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