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疫情影響,竹灣聖若瑟靜修院(下稱靜修院)去年幾乎沒有避靜團,但在過去數月,靜修院透過各種媒介與方式,舉辦各種大大小小的活動。靜修院負責人潘瑤芝女士(Linda)接受本報訪問,透露新一年的計劃及期望。
在過去數個月,我們看到靜修院不時推出網上的祈禱聚會,上月又舉辦兩天的開放日,據說開放日反應不俗……
是的,兩天的開放日都有新的面孔,為我們是一個小小的驚喜。雖然是兩日白天的避靜,但參加者都十分投入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我們都向每位參加者發放問卷,期望他們會分享各自的得著。
其實為何會舉辦「開放日」?但我又知道,你們未來又會推出「靈修茶座」?「靈修茶座」又是甚麼來的呢?
我自己一直都十分希望設立「靈修茶座」,因為逢星期一至星期四,都沒有人使用靜修院,通常要到週末才有人流,平日這裡就好像丟空,覺得有點浪費,所以才想起在平日下午做「靈修茶座」的構思,希望能吸引一些有空閒(放大假或退休)的人士前來,在寧靜的環境中坐下,邊喝咖啡邊閱讀聖經,或與同行者作神修上的傾訴。
由於在構思的過程中,要考慮各方的因素,同時要觀察教友的反映,於是李斌生主教便建議舉辦開放日,為「靈修茶座」舖路、「試水溫」。加上有許多教友仍未認識我們,於是便希望透過開放日,讓更多人了解我們這個地方及所提供的設施與服務,因為我們的使用率不多。

現在你們的使用率是多少呢?
現時我們的使用率未到一半,算是十分低的。我的目標當然希望能用到三分之二,所以才會有「靈修茶座」的構思,亦期望未來會設計多些活動,能吸引教友善用這裡的設施。
可以介紹一下「靈修茶座」是甚麼嗎?
我們今年會率先推出「靈修茶座」,逢一月、三月、五月、八月、十月,中間跳了一個月,因為七月份正計劃舉辦玫瑰花雨避靜,所以需要順延至八月。此外,老師們八月會放暑假,期望他們能利用暑假的時間,到我們這裡參與「靈修茶座」。
「靈修茶座」的模式,一個月其中一週的星期一至星期四,即:一個月星期一至星期四。屆時我們會邀請「靈修陪伴」,我們暫時邀請到葉釗強先生及陳詠詩女士(陪伴者資料請參閱第二版),有意與他們面談的參加者需要預先報名,因每位靈修陪伴只能對四位參加者,每位參加者面談半小時。但「靈修茶座」不只是提供靈修陪伴,但我們歡迎不需要靈修陪伴的教友前來,善用我們的設施,可以在這裡作神修閱讀、默禱、喝飲料也可以,各適其適,各自找一個舒服的方式祈禱,就好像一個數小時的小避靜。
我們很少聽到「靈修陪伴」這個詞,究竟「靈修陪伴」是一個怎麼樣的角色呢?是純粹一個「陪伴」的角色,但怎樣「陪伴」呢?
參加者可以向「靈修陪伴」盡情傾訴,可以呻訴或埋怨也可以的,因為每個人的內心或思想,總會有一些無用的東西,就像避靜一樣,找「靈修陪伴」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能幫助參加者「倒垃圾」,清理內心或神修上一些沒有用的東西。所以,我們找「靈修陪伴」時,都需要有這方面的經驗,在聖神的帶領下,懂得在靈修與生活上給予一些建議。

「靈修茶座」的概念是從何而來的呢?
可算是從香港思維靜院而來,因為我們到思維靜院避靜時,他們都會建議參加者找一位導師,因為有時候獨自閱讀聖經可能會有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又或者自己會迷失的地方,這時候,靈修陪伴者這個角色便發揮一個重要的作用。
如果有教友想在「靈修茶座」舉行那幾天避靜,或平日獨自來靜修院避靜,可以嗎?
當然可以,可以的,我們都鼓勵教友申請做避靜,但他需要自行找神師,並需要神師引薦,因為我們這裡沒有一位駐院神師,是我們一個很大的遺憾。若有教友想避靜,我們建議他們先與神師聯絡,去找一個適合的方式。
除了「靈修茶座」及間中的週末避靜營,你們還會推出甚麼活動呢?
除「靈修茶座」外,我們也計劃在十月及十一月推出「聖人系列」,因為這兩個月份有許多聖人、都是靈修大師的瞻禮,如聖女大德蘭、聖女小德蘭、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聖女傅天娜……所以我們想在這兩個月份推出這個系列,會邀請講者為我們講解,亦希望屆時疫情緩和,能容許我們邀請香港的講者。萬一疫情未見好轉,唯有以Zoom線上舉行祈禱會。
早前你們好像也舉辦了數次的線上祈禱會,不是嗎?成效又是如何的呢?
是的,我們「划到深處」祈禱會的反應不俗,有不少參加者參與,在劉家正神父的帶領下,參加者都獲益良多,相信未來也會舉辦類似的網上聚會。
我發現在剛過去九月開始,你們竹灣靜修院的團隊有擴充、你們有新成員的加入,是否意味着未來會有更多的活動呢?
是的,新同事羅芷芬小姐會專注編排及策劃一些靈修的活動及元素。她本身與學校及多位神父修女有聯繫,所以她在這方面為靜修院貢獻。李主教說,其實學校——不論學生還是老師——都十分需要舉辦靈修活動,但很多時他們都沒有時間去籌辦,因此我們在這方面發展的話,期望學校老師及學生都能透過所提供的靈修活動而受益。
此外,慕道者、新教友在領洗後,基本上沒有機會接受培育,不論是教理上、禮儀上或靈修上,都不夠培育。因此,我們也計劃在四旬期,為新教友及慕道者而設計一些合適的靈修培育活動,屆時希望各堂神父能幫忙宣傳,讓更多教友及新教友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