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中國首位被冊封的聖人是在武漢受絞刑殉道。聖董文學(St. Jean-Gabriel Perboyre)來自法國,是遣使會傳教士。他被一位慕道者因為金錢出賣,1840年在武漢被酷刑折磨,並在木製十字架上被勒死。
中國歷史教授柯學斌博士(Dr. Anthony Clark)在武漢研究聖董文學和另一位十九世紀在武漢殉道的遣使會神父聖劉格來(St. Francis-Regis Clet)的事跡。柯學斌教授表示,武漢的殉道聖人是新冠肺炎病人合適的代禱者。他說:「聖董文學和聖劉格來都是被勒死,他們因為不能呼吸而死亡。他們怎能不是這疾病合適的代禱者?董文學遭受折磨,下背持續被痛打,又被迫跪在破爛的玻璃上。他確實了解身體的痛苦,是現今新冠肺炎病人的安慰。」
武漢曾是天主教傳教士創辦醫院的基地。意大利傳教士明位篤蒙席(Msgr. Eustachius Zanoli)的雕像就在疫症「吹哨人」李文亮醫生離世的地方,武漢市中心醫院外。雕像下方的牌匾用中英文寫着:「明位篤蒙席,來自意大利,是首位羅馬天主教會在湖北東境的主教。1886年他邀請嘉諾撒仁愛女修會來武漢提供社會服務,並在1880年創立漢口天主堂醫院,為發展武漢市第二醫院(1955)和後來的武漢市中心醫院(1999)奠定基礎。」
鄰近的疫症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6年,方濟會傳教士成立的漢口梅神父紀念醫院。醫院以來自意大利、在武漢殉道的方濟會梅洛托神父(Fr. Pascal Angelicus Melotto)(1864-1923)來命名。他取了中文名字梅占春(Mei Zhanchun),在1923年遭綁架,並被有毒的子彈射中腹部。根據方濟會的網頁,他死前說:「我為中國人而在中國生活,現在我樂意為他們而死。」漢口梅神父紀念醫院由方濟會修女營運,直至1952年第二次國共內戰後,傳教士被逐出中國。
柯學斌教授說:「武漢的天主教團體在毛澤東和文化大革命年代受了很多痛苦。當時他們因着對殉道者熱切的敬禮,藏起聖董文學和聖劉格來的墓碑。我在當地參觀了現時展示那兩塊墓碑的修院。武漢的天主教徒對聖體和遣使會有深切的敬禮,譬如為他們死亡、在這城市土地流血的董文學和劉格來。」
聖董文學前往中國的旅途中,寫信指:「我不知道前路有甚麼事情等待着我,毫無疑問是十字架,它是傳教士的日用糧。我們傳揚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天主,還有甚麼更好的需要盼望?」很多傳教士在十九世紀離開中國,知道他們不能回來。聖董文學的遺體最終被移送到遣使會在巴黎的本部。其墳墓所在的聖堂,亦安放了聖雲先(St. Vincent de Paul)的遺體。董文學在1889年由教宗良十三世宣福。柯學斌教授指聖女小德蘭對這位聖人也有特別的敬禮,在她自己的祈禱書中,保留了董文學的聖相。
1996年董文學的封聖典禮中,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說:「在他被派遣的街道上,他發現基督的十字架。透過每天效法天主,謙遜和溫良,他完全相似基督… 被折磨和處死後,他重現耶穌的苦難,而且非常相似,就像他一樣死亡,死在十字架上。」聖若望保祿二世在2000年十月把劉格來及其餘33位傳教士和87位清朝(1644-1911)的中華殉道者封聖。
柯學斌教授留意到,現時武漢的天主教徒特別熱愛聖方濟各和修和聖事,他們會找對教會教導忠誠的神父辦告解,告解亭外大排長龍。他說:「很難找到聖堂沒有聖方濟各的聖像,有時候也會敬禮聖雲先。這裡的信德很強,特別在迫害的時期,信仰發展更蓬勃。」
柯學斌教授表示:「在這段日子,我的確聽到一些天主教徒,就像我們一樣,面對脆弱時,轉向天主和祂的慈悲。我最近聽到一位武漢的新教徒說,他看到教會年老的成員離世,感到悲傷。武漢基督徒強大的信德,可以為基督徒團體中的創傷帶來幫助。」
來源:天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