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帕羅林樞機祝聖主業團29位新鐸 「司鐸永遠是另一個基督」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上週六(5日)在羅馬聖歐金尼奧大殿主持彌撒,祝聖了主業團的29名新司鐸。樞機提醒新司鐸耶穌託付給牧人的任務,留意他們所要照顧的羊群的需求。當天是加爾各答聖德蘭修女的瞻禮,樞機邀請新司鐸效法這位聖女,重視簡單生活的價值。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六十四章: 共濟會和天主教(2)

文:Vitor Teixeira譯: 余漢釗 自1738年教會發出了第一份譴責之後,經過了差不多三百多年,教廷對共濟會的態度並沒有改變。教會於1983年11月23日發出最後的一次反對共濟會的理由仍然是:謹守完整的公教信仰與隱藏在共濟會秘符後的共濟思想,是不能協調的。從十八世紀開始,教會對共濟會的抨擊此起彼落,雖然雙方經過無數次接觸及商議,但半點效用也沒有。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從《聖詠集》到答唱詠】(10)陞階經

文:龐保頤(Aurelio Porfiri) 在本系列先前的部分,我們已看到聖詠在教會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僅是神修上的原因,還因為聖詠文本在禮儀中的極大重要性。正如我們先前已提到過,大部分在禮儀中詠唱的經文都是來自聖詠。我們應該記住,進堂詠的對經有一段經文、領主詠的對經有一段或多段經文,以及奉獻詠有一段經文〔至少理論上來說是這樣,因為現今該經文尚未像羅馬禮特殊形式(extraordinary form of the Roman rite)一樣出現在《彌撒經書》(the Missal)中〕。因此,聖詠是羅馬禮儀的核心。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95) 俗世思想和世俗主義有甚麼分別?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教會和國家有各自的權限範圍,彼此享有自治權。與國家的自治權相關的教會法稱為「俗世思想」(secularity)。 「俗世思想」避免兩個極端情況:(1)國家強行道德理論於人民。另一方面,(2)拒絕道德和靈性上的價值(世俗主義)。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 如我亦免負我債者

文: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廿四主日 《德訓篇》外文有兩個名稱,一是「Book of Sirach」,即「息辣書」,因為本書的作者就是「息辣之子耶穌」(51:1);另一名稱是「Book of Ecclesiasticus」,即「教會之書」。教父時代,其他的「次經」(厄斯德拉上、下;多俾亞傳;友弟德傳;瑪加伯上、下;智慧篇;巴路克等)也被視為「Ecclesiastical」(=教會的)。在分類上,《德》屬於舊約聖經中「智慧文學」之一。作者是在巴勒斯坦正被希臘文化同化的時期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一位智者。他寫作的目的,是為防止猶太人浸淫於希臘哲學的新潮流之中。就好像《箴言》一樣,《德》是由先賢傳統智慧的諺語所輯錄成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