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澳門明愛、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合辦 「無障礙環境建設實踐經驗對未來啟示」研討會

澳門明愛與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在2020年11月16日於何黎婉華庇道劇院,共同舉辦「無障礙環境建設實踐經驗對未來啟示」研討會。是次研討會得到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的支持,共同探討無障礙建設在現今和未來的發展,尤其是面對着澳門逐漸邁向老齡社會,預期長者人數會越來越多,希望結合現今科技發展和嘉賓分享的實踐經驗,集思廣益,為澳門社會無障礙軟硬件的建設提供啟示和建言。是次研討會吸引了來自本澳、珠海、深圳、順德的180多位參加者,聚首一堂。

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先生致開幕辭時表示,無障礙環境的優化和完善、通用設計,能有助更好地建立友善共融的社區。未來面對大灣區的更緊密合作,他希望特區政府和大灣區內其他城巿制定更多政策,便利復康巴士,善用港珠澳大橋,加強灣區內城市間交流合作,讓行動不便人士可以配合大灣區的合作發展並有更多的參與機會。此外,他亦期望政府調整復康巴士服務的安排,讓接載行動不便人士的車輛,可以使用公共的傷殘人士泊車位上落客。

02 主辦單位向主禮嘉賓致送紀念品

社會工作局局長韓衛先生致辭時表示,本澳為建設成旅遊休閒城市,並以成為「世界休閒旅遊中心」為目標;同時配合澳門步入老齡社會,提供無障礙出行、創設宜居環境以回應廣大居民、旅客和特殊人士的需要更為重要。因此,近年特區政府積極地推進無障礙社會環境的建設,並在2018年推出《澳門特別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經過兩年的實踐,本澳的出行環境正在改進,達致符合國際標準的無障礙通達環境。另外,特區政府在2019年邀請多個政府部門、社服團體和設施單位,參與「澳門特區無障礙共融社區約章」,為殘疾人士營造友善接持和關懷的環境,方便他們融入社會、一展所長。

研討會的開幕儀式由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社工部副部長級助理林丹紅女士、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韓衛局長、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文綺華局長、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代表鄭桂好女士、服務使用者代表許少強先生、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副教授和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先生主持。

研討會同時頒發「我眼中的澳門」攝影比賽的獎項,是次比賽共收到142幅作品,所有參加者為澳門的殘疾人士,比賽分為在學組和公開組,得獎者共16人。

03 攝影比賽──在學組得獎者

研討會共有13篇專題演說,來自政府部門、建築界、社服界及澳門大學的本澳及外地專家、學者、業界同工,就政策、措施、實務經驗、不同研究結果等進行分享討論,內容豐富。社會工作局高級技術員林燕紅女士從建築、交通和資訊無障礙三個領域談起,向與會者分享了制訂《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的經驗,提到在執行《指引》時以「以身作則,先易後難,安全為先」為策略,分階段改善受資助設施的無障礙環境。旅遊局高級技術員余禮恆先生向參加者分享了該局無障礙旅遊工作的經驗。

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副教授向在場嘉賓和參加者發表了《澳門行動不便長者無障礙生活環境調查結果》,此研究由澳門研究中心和澳門明愛合作,在2020年8月至10月期間進行。為改善與建設本澳門長者的社區生活環境,進一步確保長者能獲得家庭和社會的適當支援、促進長者的生活福祉,研究單位從多個方面探討本澳長者所面對的情況。研究總結顯示,大部分長者均對社區環境感到滿意,但仍有改善空間,例如:改善社區內交通和步行系統、增加社區內的交通指示標誌、優化長者單位內的設計以減少出現長者家居意外的機會,以及增加無障礙公共設施以達致對長者友善的出行環境。

康復國際亞太區協理副主席關國樂建築師認為澳門應打破設計壁壘,審查和更新現有的立法、標準、規範和條例、建立無障礙委員會、將通用設計和無障礙納入大學課程和持續專業發展,以及推動無障礙共融旅遊。同時,他亦分享世界各地有關通用設計、電子信息和通信輔助技術的良好實踐範例,以及講解了建立通用無障礙的包容性環境的措施。

同場還有視障、聽障、肢障等多個不同團體代表,分享在推動無障礙建設的實務經驗。

研討會上亦播放了微電影《途.花園》,透過故事內容讓大家反思,障礙是可視的還是基於不易看見的內心心態。

澳門明愛在11月17日更會為來自外地的研討會參加者舉辦無障礙體驗活動,將前往澳門不同的地方,實地考察各地點不同的無障礙設施。

澳門明愛供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