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芷芬
尋找上主的旨意是一個挺有趣的過程,充滿驚奇!當一切都看似塵埃落定,我意會到主給我的使命仍有著墨的地方。
正準備下一堂的日式插花班,老師著我帶備新舊花器,試來一個雙花器的創作。花店店主訂購了新西蘭豆杉枝,她說一年只有兩次供應,相當珍貴。因其枝條韌性強,可塑性高,適合成為雙花器的葉材。老師把兩個花器一前一後放置好,提示我前面的花材要比後面的較密集。我思考着兩個花器如何能互相配合。
豆杉枝枝條的韌性此時大派用場,他長長有力的身軀向後一彎,立時成為作品的命脈。我的心在那一刻卻跟隨着着從一個情境飛越到另一情境,祂帶領我到耶穌多次提及的清泉,那裡有延綿無盡和活力充沛的生命力,「但誰若喝了我賜與他的水,他將永遠不渴;並且我賜給他的水,將在他內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若4:10)。
上主的亭園不僅有水泉,還不乏各式各樣的花花草草。我把老師預備的材料——鬱金香、鳶尾花、臘梅、扁柏、班春蘭——悉心地安放其中。眼前的圖像告訴我基督的活水滋養着一切的受造物,只要我們接受,「從他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若7:38)。
當我深深陶醉於意象中,感到滿足快樂時,老師也來分享了他的觀察:「雙花器之間可以有呼應,在不同之間有相同,彼此交流。」然後,他分別在每盆加插了數片班春蘭,她們的彎線延伸與豆杉枝的形態相映成趣,前後作品的連繫感頓時加強了。
我只留意到前面主體與後面副體各自的角色,沒有留意彼此的連結,沒有看到她們是一體的。老師無意中的說話令我內心出現一股急勁磅礡的感覺,猶如主的泉水由上湧至,祂透過「交流」兩字向我傳遞了一個富啟發性的思想。
在最近與神師的交談中,我講述了上主如何奇妙地引領我到靜修院後,再帶我踏上寫作之路。神師當時回應道:「看來妳有兩個新使命吧!」想起最初接受兩項新使命前做的分辨,在祈禱的過程中,內心感受到積極的推動,充滿活力和熱情。這些感覺告訴我要走的道路是自己對生命的渴望,也同時是主的渴望。
雙花器在我眼前彷彿呈現出主給我的兩項新使命,一是開展靈修項目,二是寫作事奉。但它們不是獨立分開的,而是兩者互相交叠。工作發現天主,寫作深化靈修,互為緊扣。主啊,祢的安排,竟是如此奇妙!祢呼喚我作祢的僕人,卻是在事奉中給予我療愈。
「在你們中所宣講的天主子耶穌基督,並不是「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個「是」,因為天主的一切恩許,在他內都成了「是」,為此也藉着他,我們纔答應「阿們」,使光榮藉我們歸於天主」(格後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