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shua Un
曾經,我問這一位傳教士,「為甚麼要不斷追求更高的學位呢?」他沒有以他作為教授的身份回答我這個問題,而是絲毫沒有一點停頓地說,「為了更好地服務天主。」看似平淡的一句回答,背後卻充滿哲理。
我們要為了天主而服務,那麼服務是甚麼意思呢?工作的場所,就如一個舞台,員工希望所有的燈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渴望展現自己的能力。或許有人認為,不,工作就應該從規蹈矩,按章辦事,為求「搵餐食」。無論是前者或是後者,我在這位傳教士身上都看不到。因為他不只在工作,他在服務。他既服務天主,也同時服務身邊的人。因為服務不求展現自己的能力,也不是為了滿足規矩而做事。服務是一樣因為愛天主而做的事。無論這事是偉大的,或是平凡的,最終都不是因為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只是單純地,因為愛天主。
他以一位「僕人」的態度去生活,去服務身邊的人。三年前,在他的晉鐸紀念時,他說,「這30年,我從未後悔過。」他沒有後悔過成為了一位異鄉人:離開了自己的家鄉,離開自己熟悉、舒服的圈子,四處傳教,服務不同地方的人。今年,在同一個日子,再次聽到他分享自己的經歷。他感謝身邊所有支持他的人且謙卑地承認,原本在自己身上的「不可能」,都藉着天主的大能變成「可能」了。他繼續說到,他原本不配成為這樣的一個人,可是天主讓這事情發生。「不配」和「不可能」,一位服務了教會33年的傳教士用這個兩個詞形容自己的過去,我敢肯定,他絕不是一位聚光燈下的演員,也不是職場上的佼佼者,更不是一位為了「搵餐食」的人。他是一位僕人,一位在服務的人。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他的感言就如僧人的話,讓我在忙碌的一天中,能夠閒下來。閒下來不是為了讓我明天能夠做得更多,而是停一停,想一下,我在做的是甚麼。又或者問自己:我作為基督徒,我活得怎樣?天主在我這個無用【註】的人身上,究竟已經讓了多少不可能發生的事變成可能了呢?
【註】文章中指的「無用」不是形容人生價值,而是一種意識。這個意識使人學會謙卑地接受自己,且不再執著自己要做的事,而自由地選擇聽從天主的旨意。可參考香港大嶼山熙篤會楊慧林神父晉鐸時的感言,他反省過去的一生,感歎說:「你們可以看見,天主在我這個無用的人身上,彰顯了祂的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