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從《聖詠集》到答唱詠】(2) 耶穌與《聖詠》

文:龐保頤(Aurelio Porfiri)

當我們想到《聖詠》,可能會認為它們只是指向《舊約聖經》中發生的事件。但是我們應該記住,在整本《舊約》中,對猶太人是有一個應許,那就是天主會派遣那將要來臨的默西亞。因此,給基督徒的《聖詠》全都是指向耶穌,它們都聚焦於耶穌基督身上,聚焦於祂來作最後審判。

劉易斯(CS Lewis)在其《對聖詠的反思》(Reflections on the Psalms)中說:「因此,如果聖詠和先知充滿了對審判的渴望,並且認為宣布『審判』是個好消息,我們不需感到驚訝。成千上萬被剝奪其所有的、而權利完全是在他們那邊的人,[他們的哀號]最終將被聽到。他們當然不懼怕審判,他們知道只要被聽到便能獲得公義;當天主來審判時,最終便會出現。數十段經文都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在《聖詠》第9章,我們知道天主將「秉公審判」(詠9:8),因為祂「絕不會忘掉他們慘痛的呼????」(詠9:12)。他為「寡婦辯護」。《聖詠》第72章第2節中描述的君王,將「照正義」統治和管理百姓、平民;也就是說,他會的。」

迪特里希.朋諤斐爾(Dietrich Bonhoeffer)也有類似的想法:「在文字意義的真正層面上,《聖詠》是耶穌基督的祈禱集。耶穌以聖詠來祈禱,更成為他時時刻刻的祈禱文……我們理解《聖詠》如何成為向天主的祈禱,又同時是天主自己的話語,正是因為我們在聖詠中與祈禱中的基督相遇……因為那些以聖詠祈禱的人,與耶穌基督的祈禱聯合起來,他們的祈禱傳到天主的耳中。基督成為他們的代禱者……。」因此,耶穌基督並不是與《聖詠》毫無關係,反而耶穌的確是在它們的中心。

舊約教授威廉.霍拉迪(William L. Holladay)於1993年寫了一本不錯的書《走過三千年的聖詠》(The Psalms through Three Thousand Years),其中有一章為我們提供了關於耶穌與《聖詠》之間緊密關係的有用參考。例如,我們都知道在《馬爾谷福音》第14章26節中說:「他們唱完聖詠,就出來,往橄欖山去了。」他們作唱的這首「聖詠」,就是猶太人逾越節所唱的聖詠,即《聖詠》第113至118章。在《路加福音》第4章第10至13節中,耶穌與魔鬼的對話,都引用了《聖詠》及《聖經》的記載,其中一段為:「魔鬼又引他到耶路撒冷,把他放在聖殿頂上,向他說:『你若是天主子,從這裡跳下罷』,因為經上寫道:『他為你的吩咐了自己的天使保護你,並且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踫在石頭上。』耶穌回答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魔鬼用盡了各種試探後,就離開了他,再等時機。」魔鬼所引用的,是《聖詠》第91章第11節:「因為他必為你委派自己的天使,在你行走的每條道路上保護你。」正如霍拉迪所觀察的,這是一段很有趣的記載,因為能讓我們意識到《聖詠》能如祈禱般好好地運用,但同樣也能被魔鬼引用。以上確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山中聖訓裡可看到《聖詠》的蛛絲馬跡,但在耶穌的許多講話中,都有《舊約》和《聖》的回憶。

在聖週的各禮儀,都能找到很多與《聖詠》有關的參考,可能是因為記載耶穌受難、死亡和復活,並希望確保讀者明白,發生在耶穌身上的事與對猶太人預言之間的關係。當耶穌榮進耶路撒冷,根據我們在福音書中可以找到的幾篇記載,人們對他喊道:「奉上主之名而來的應該受讚頌。」這一句直接引用了《聖詠》第118章第26節。我們不應該認為聖史在撰寫福音時,是在「編造」這些引句,以使一切看起來都不錯,而是他們可能更喜歡某些真正說過的特別短句,因為這些短句根據《舊約》清楚地解釋耶穌基督的使命。同樣,「賀三納(Hosanna)」(意即:「我們懇求你救助我們」,源於阿拉美語的希伯來文)引自同一章的聖詠:「上主!我們求你救助。」(第25節)。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耶穌和其他門徒(特別是伯多祿)引用了《聖詠》第110章第1節:「上主對我主起誓說,你坐在我右邊,等我使你的仇敵,變作你腳的踏板。」;在《宗徒大事錄》第2章32至36節,我們讀到:「這位耶穌,天主使他復活了,我們都是他的見證人。他被舉揚到天主的右邊,由父領受了所恩許的聖神;你們現今所見所聞的,就是他所傾注的聖神。達味本來沒有升到天上,但是他卻說:上主對吾主說:『你坐在我右邊,等我使你的仇敵,變作你腳踏板』。因此,讓所有的以色列人肯定地知道,上主既使他成為了主,又成為了默西亞,就是被你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

在《新約》中,還有其他數處是呼應着《聖詠》的,但最重要的就是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他引用《聖詠》第22章:「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甚麼捨棄了我?」。在《瑪竇福音》第27章46節,我們有:「約莫第九時辰,耶穌大聲喊說:『厄里、厄里,肋瑪撒巴黑塔尼!』,意思是:『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甚麼捨棄了我?』」

耶穌是在吟誦這些話嗎?這並不是一個奇怪的問題,因為我們要記住,《聖詠》經常是用唱或吟誦的,人們會認識到他們所熟悉的曲調。讓我們看看埃米.朱莉婭.貝克爾(Amy Julia Becker)如何說:「根據瑪竇和馬爾谷所載,就在耶穌死之前,他大聲喊道:『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甚麼捨棄了我?』這是此後一直迴盪的問題,因為耶穌的追隨者繼續疑惑,到底為何他在最後的話中說出了這種『瀆職的呼聲』。這可能是他在表達自己所承受的肉身痛苦;可能是情緒上及與天主分離那精神上的痛苦,以致他需要大聲呼喊來表達;可能是他人性的和他願意代替我們承擔的罪的最終指向;又或可能他在唱歌吟誦。試想像一下,若我們輕易地在美國任何一處大聲喊出『隨它吧!』這單單三個字,可能令人聯想起迪士尼的《冰雪奇緣》(Frozen)主題曲,但肯十一卜心地,「隨它吧,隨它吧,回頭已沒有辦法(Let it go, let it go, I can’t hold back any more)」這幾句會讓每個小孩和父母一同唱起來……『隨它吧』這三個字本身帶出很多的訊息,甚至比電影及歌曲有更大的訊息。同樣地,當耶穌喊出《聖詠》第22章的起句時,他是要所有人關注全首聖詠。」(參閱 Christianity Today網站)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一個瀕臨死亡邊緣的人,竟在極大的痛苦中吟誦、歌詠,但耶穌肯定不是普通人,事實上他是要令所有人都關注《聖詠》第22章——而在場的人都對此聖詠十分熟悉——當中的含義,可能遠超我們直接的理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