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相隔十五載 大三巴再舉行聖祭 李主教:教會的本質與使命就是傳教

(本報訊)教宗方濟各兩年前欽定今年十月為特殊傳教月,天主教澳門教區上週六(19日)晚上八時,假天主之母堂前壁之耶穌會紀念廣場(大三巴牌坊),舉行傳教節主日提前彌撒,由李斌生主教主持,並有來自斯洛文尼亞的輔理主教Anton Jamnik,以及多位教區及修會神父共祭。逾二千名教友到場參與,牌坊前石級座無虛席,期間亦有不少市民及遊客停留觀看。

李主教分別以粵語、葡語、普通話及英語講道。他引述傳教節福音的「舉目」一詞,笑指自己與各神長的位置較好,因為一舉目看到的,是牌坊上的天主之母及多位聖人。他邀請教友舉目,觀看四周,也能看到大三巴牌坊,而大三巴牌坊有着不同層次的意思:廢墟、博物館及使命。

 

Photo: Ivan Leong

他解釋,雖然大三巴的前身是一所聖堂,但「聖堂代表着教會,而教會已經超越了聖堂,更超越了廢墟。而廢墟代表着我們的罪、內心的憂傷、破裂、埋怨身邊的罪惡等等。而博物館則代表着文物。澳門有許多聖堂都是文物,文物都是被人觀看、懷舊、懷念着,被人拍照留念,但有多少人知道背後的辛酸史?二千年來,她(教會)代表着多少的宗教情懷?」他強調,教會不能只藏在博物館裡,因為博物館是死的,只供人內進參觀,被讚嘆後,沒有留下任何東西便離開。

Photo: Ivan Leong

主教表示,當他舉目看到大三巴牌坊的第三個意思,亦是傳教節的主題——使命。他解釋,教會是一個使命,比起遺跡(廢墟)及博物館更為重要。 他引述教宗方濟各於特殊傳教月的主題,並提出這個使命:「受洗就是被派遣,就是一個使命、一個傳教的使命;而這使命的意思,就是將耶穌基督的音訊帶給所有人。教會的本質就是傳教。」

Photo: Ivan Leong

他憶述當[特殊傳教月]籌備小組構思舉辦彌撒聖祭的地點時,同樣考慮到「教會的使命」這一點:「他們(籌備小組)提議在大三巴,特別有意思,並不是在聖堂內,因為這並不完全代表着教會的傳教使命,而是要『走出去』,到澳門的中區、到這裡傳教。」

Photo: Ivan Leong

李主教強調,主教指出在大三巴牌坊前舉行彌撒聖祭,就是希望能讓教友帶着朋友一起前來,而傳教的目的並非強迫人領洗:「傳教並不是強迫人入教,而是帶領他們遇見基督,學習基督的教導,活出新的生命,並帶給他們生命新的意義,讓他們自己選擇是否接受這信仰。」他亦認為傳揚福音不止為「醫治病人的病徵」,更要在日常生活中,發掘生命中困難的根源。

Photo: Ivan Leong

最後,主教引用教宗方濟各傳教節文告中「你就是使命」的訊息,並邀請教友互相鼓勵謹記福傳的使命:「現在我邀請大家拍一下旁邊的朋友的肩膊,互相鼓勵一下,非常好!這就是教會,我們的教會並非只停留在聖堂內,無論在哪裡,教會就是這様……我們每一位都應該互相鼓勵,來吧!來看看!來聽聽!來講講。」

彌撒後,傳教節籌備小組主席袁偉明神父致謝辭,表示傳教節活動籌備已超過一年,並已在10月6日於塔石廣場舉行傳教節嘉年華,吸引了不少教內外人士參與。他認為在耶穌會紀念廣場舉行大型感恩祭,以澳門教區傳教歷史作為背景、大三巴牌坊作為標誌,提醒我們有承先啟後的傳教使命,他鼓勵教友要「以德服眾,以愛感人」,去見證天主的慈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