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瑟勞工主保節的當天福音(瑪13:54-58)向我們提出了有關耶穌的一些尖銳問題:「這人從那裡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嗎?」納匝肋的人民理所當然地認為,工作與智慧、工作與聖德,並不能混為一談。一般而言,人們本能地將宗教與日常生活分開來。從表面來看,兩者之間確實相距甚遠:宗教通常顯得沉靜和有限制,而工作則顯得忙碌和活躍。 我們——領洗後的基督徒——都是「木匠之子」的的門徒,並稱知道如何將兩者——祈禱與工作——拉在一起。我們的領洗改變了我們如何待人接物。儘管「人生就為工作,一如鳥類自會飛翔」(參閱《約》5:7),但基督徒在領洗後,就是要以一個強烈的動力去做所有事,其中包括我們的工作(參閱《天主之友》57)。若我們忠於天主的恩寵,我們便能緊隨納匝肋耶穌的榜樣,隱蔽地、勤奮地工作,期間更以光榮天主的渴求,透過工作虔敬地祈禱。
文:林文森神父耶穌會士 瑪竇14: 22-33 這期間的福音, 耶穌催迫門徒上船到對岸去,他自己遣散了群眾。其實門徒們當時並不願意離開,因為大家還沉浸於耶穌的奇蹟所彰顯的榮耀和群眾對耶穌的熱情當中;相反地,耶穌私自上山祈禱去了。當門徒的船遠離岸邊時,正受着波浪的顛簸,因為吹的是逆風。很清楚地,在這裡我們看到的這艘載着門徒、正在逆風大浪中顛簸行走、破破舊舊的船,正是初期教會,甚至是今日教會的景況:隱藏着許多的害怕和焦慮!突然間,當他們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行走,向着他們靠近時,內心的恐懼強烈到認不出是耶穌! 就在快要被強風大浪所淹沒的恐懼中,傳來了慰藉人心的話語:「放心!是我。不要害怕!」門徒們所需要的勇氣就是來自於對主耶穌能保護他們的信心,經由簡單的幾個字「是我」,耶穌彰顯了自己就是能帶來天主救贖力量的那一位。
(梵蒂岡新聞網訊)普世教會11月21日慶祝了獻聖母於聖殿紀念日,同時為隱修生活祈禱。聖座奉獻生活及使徒團體部部長阿維斯(João Braz de Aviz)樞機當天在《羅馬觀察報》撰文,論述隱修奉獻生活的價值和意義。樞機闡明,教會將默觀生活視為「缺乏穩固參照點的今日男女的燈塔和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