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如何訓練教會合唱團(2)合唱團成員的招募

文:龐保頤(Aurelio Porfiri)

我相信你一旦明白到教會對在禮儀中有良好合唱音樂的關注,就會產生一種迫切感,去改善你本地的堂區合唱團。不過,這肯定有不少困難。我們會嘗試在本章和接下來的篇章逐一探討。我認為當中最主要的困難,是招募合唱團成員。也許你的堂區只有一個很小型的合唱團——或沒有合唱團——因此,招募成員成了首要事項。現在,我們需要反思一件簡單的事:要為一個怎樣的合唱團去招募成員?是的,我們需要先為此找出答案。

在教會中可能有幾種合唱團:聖樂團(schola cantorum),是由多名受過訓練的歌手組成,並且能演唱比較具難度的樂章;「領唱合唱團」(leading choir),那是由一群歌唱技巧不是特別熟練的人組成,但足以幫助會眾唱答句和聖詩。我個人不認為另外設立「青年合唱團、葬禮合唱團、婚禮合唱團等等」是合適。筆者明白年輕人喜歡有自己的團體,但我認為教育他們成為團體中的天主教歌手,比起以年齡層來劃分更有教育意義。此外,當我們強行把青年合唱團歸為一類時,通常只會讓他們演唱一些禮儀上不一定需要採用的曲目。我們(神父們)認為,它們無疑地有助人們的參與,但實際上這樣反而會灌輸他們不恰當的傳統禮儀教育。我們知道「參與」是大公會議一些決定的核心,但這種參與不是絕對的,並不是「參與」本身就好,而是所參與的內容需要為靈魂有益。我們不能令禮儀的惟一目的就是要人們不惜代價地去參與。我知道一方面這並不容易,而經驗告訴我,當年輕人發現真正聖樂的美,他們就會更加熱情。他們只需要有人從旁引導。

回到上述不容易的分類──聖樂團和領唱合唱團,我們需要說,聖樂團也可以負起帶領聚會的責任,而並非只限於自己的曲目。我認為在主教座堂有更大的合唱力量(更多人參與)會是一件好事,但在一個較小規模堂區,那合唱團究竟需要多少人?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它取決於聖堂本身,也視乎該堂區禮儀生活的熱絡程度。如果有很多彌撒,而牧者認為音樂與禮儀非常相關,就可以有更多人輪流參與。但不應分為A合唱團和B合唱團嗎?同一個合唱團按需要劃分也能運作嗎?這一切都取決於獨有的情況。

又如何招攬人加入堂區合唱團呢?堂區告示板的公告可能會有效,不過只可以達到某個程度。有些人對唱歌感害羞,因為唱歌是一份內在情感表達的方式之一,而不是所有文化都鼓勵這種自我表達的方式。所以在合唱團中有人作「福傳」工作也是重要的。是的,那些熱衷於合唱的人會想讓他們認識的人參與其中,讓他們成為這個美好活動的一部分。我們講的是古老的「口耳相傳」方式,這最終是非常重要,也是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方法。領導合唱團的人,必須讓人們享受合唱的經驗,使在這氣氛下招募新成員變得容易。要牢牢記住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我們不是因為自己的喜好而唱禮儀音樂,我們在禮儀中樂意唱出某些音樂,應該是因為它所具有的禮儀性質。重要的不是我們的品味,我們的品味應該是經過教育、能分析甚麼是優雅的禮儀音樂。這是合唱團領袖應傳遞的信息:我們需要的,是那些希望以教會想我們祈禱的方式、透過音樂體驗禮儀祈禱的人;尊重禮儀的客觀本質,因那不是我們創造的東西,而是我們接收的東西。這個信息必須從一開始就要弄清楚(合唱團領袖對此的理解也必須清楚,因為這並非必然的事)。

聲樂能力又如何呢?我們可能要直言不諱地說出一個壞消息和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壞消息是,「五音不全的人」不應該成為合唱團的一份子,如:不會說中文的人不應該教中文,或者不應該打電話詢問男人有關懷孕的經歷一樣。好吧,這是壞消息,但非常好的消息是,真正五音不全的人幾乎不存在或非常罕見。五音不全幾乎是一種疾病,與大腦或聽覺系統中的某些功能障礙有關。大多數自認是「音痴」的人都只是沒有接受過音樂教育。我記得很多年前我的合唱團裡有一個小男孩,他唱起歌來真的很像「音痴」,但我仍想嘗試助他一把。所以我和他一起度過了一些(痛苦的)日子,教他識別音調,而最後成功了。因此,合唱團領袖應該讓這樣的人在加入合唱團之前接受訓練。也許對唱歌有比較大問題的那些人,最好不要以他們參加聖樂團為目標,一旦當他們準備好,或許可讓他們唱些一些禮儀歌曲。

當合唱團領袖與潛在的歌手會面時,最好與他們交談,聽取他們的動機和期望,並澄清在聖堂裡唱歌是為了取悅天主並給予祂應有的和適當的崇拜,不是為了一起消磨時間或自得其樂。然後,合唱團領袖應該讓候選人唱出他或她選擇的歌曲,也可以做些非常簡單的音準練習。我經常做的一件事,是讓他們唱出一首自己非常熟悉的歌曲,例如「生日歌」,改變樂曲每節的音調,以便得悉歌手是否能夠識別和音變化,並適應新音調的聲部。有些人可以,有些則不能;而重要的是了解候選人的音樂技巧。

每位宣示有天主教信仰的人都應該是善良和有道德的,但往往卻非如此,我們都非常清楚我們是罪人,因此,合唱團中有人與教會訓導不一致的情況會越來越多。對待這些人的態度應該怎樣?我會這樣說:只有天主才能洞悉人心。我認識很多有上述這樣那樣問題的人,他們仍真誠地尋求天主。所以容許我在這裡再次介紹「壞表樣」的傳統概念。如果人們公開倡導和宣傳與教會訓導相反的生活方式(作出壞表樣),那麼就不應該允許他們擔任禮儀工作,包括合唱團成員。但若他們謹慎地生活,不會假借自己經歷的某種困難便尋求成為大眾的常態,我會願意考慮他們成為合唱團的一份子。身為罪人不是問題——我們大家都是——但試圖將總是錯誤的事情合理化才是問題。我認為這種「牧靈態度」既保護了對道德規範和教義的尊重,也使那些在信仰中掙扎的人仍能通過參與禮儀而與天主親近。

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HOW TO TRAIN CHURCH CHOIRS (2) – Recruiting choir member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