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展熙 近幾年,人世間的矛盾,無論是種族、宗教、宗派、國家等層面,都漸趨激烈。各方心中所生的敵意,與日俱增。也許,在這現況下,今天福音選讀所收錄的「良善的撒瑪黎雅人」比喻(路10:25-37),頗具有時代意義。
(綜合報道)為慶祝成立三十週年,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下稱鮑青網)4月16日於粵華中學舉行「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成立三十週年啟動日」,天主教澳門教區代表劉炎新神父、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防治賭毒成癮廳胡綺梅代廳長、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青年廳張敏輝廳長、鮑青網黃偉傑會長,聯同九所該會派駐的學校代表、合作的企業代表及青年代表,一同主持啟動禮。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我們已講論了「超越特徵」是形容存有的方式,使我們能說任何存有是一致、真、善、美。我們也談論了存有存在不同的程度。存有的程度暗示一致性、可知性、可取性和可悅性的不一。事物的存有的程度越高,它便更容易知道,和更值得知道。它也是更好,值得我們愛上。它也是更值得我們欣賞,因它能帶給我們更多喜悅。 換句話說,存有間是存在等級制度的。故此,在我們可知的真理中,可愛的善事物中和可欣賞的美(好)事物中蘊藏著一個秩序或等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