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佩嬋
2019年6月26日至7月14日共19日的巴西朝聖之旅,由耶穌聖心司鐸會(SCJ)柴浩東神父及李愛德神父兩位神師帶領,朝聖團隊共有45人,可謂陣容鼎盛,如此眾多教友參與,或許澳門的朝聖團很少機會舉辦往南美洲國家巴西朝聖之機會,是次幸獲得巴西藉的柴神父於去年有計劃籌備朝聖事宜,終能在本年的6月成行,從朝聖地及著名的遊覽勝地都由他負責安排,能到如此吸引的著名的耶穌基督山、糖麵包山、聖母顯現大殿等地,足以吸引各人仰慕觀光之心,以及柴神父的親和力及號召力,也是獲得眾人踴躍參與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由於朝聖團人數眾多,原定往倫敦轉機往巴西的團隊,因機位不足分配,而有12位團友跟隨柴神父改乘前往迪拜機場轉飛巴西航線,本人就跟31位隨李神父按原定倫敦轉機往巴西的行程,首程由倫敦轉機停候時間頗長,故此我們可停留倫敦觀光了著名的景點:白金漢宮、修復中的大笨鐘、聖公會西敏寺教堂、後到天主教西敏寺大教堂望彌撒,在此教堂參與彌撒頗感榮幸。午餐於百年老店fish and chips飽嚐出名的炸魚餐。下午就乘車往希斯敦機場候機往巴西聖保羅市了,這數小時在倫敦遊走頗值得回味呢!
第一天飛抵聖保羅市剛好是6月28日正值耶穌聖心瞻禮,我們先抵達柴神父曾服務過三年的聖猶達堂參與彌撒;而每月的28日都有聖猶達敬禮彌撒,據知每年10月28日聖猶達瞻禮,有過萬信眾參與彌撒,每日都有十多台彌撒讓信眾參與。柴神父先帶領參觀該堂周邊的小堂及堂區中心。其中最感動的一刻目睹當地教友重遇柴神父時的熱情擁抱與問候的情景,其中神父見到一位九十四歲的婆婆,相告她在四年前曾跟神父往以色列朝聖,轉瞬間今次回來相見她仍安康地生活;老而彌堅的身體;感到上主的慈愛關懷,神父也感到恩惠呢!
十多天的朝聖行程中,我們走訪了11個地方,從南部走至北部城市先後有:São Paulo(São Judas)、Valinhos、Campinas、Cabo Verde、Poços de Caldas、Aparecida、Cachoeira Paulista、Rio de Janeiro、Natal、Pipa、Guarulhos。每一處地都有不同特色的文化與歷史的背景,若了解巴西的天主教歷史可從宗教藝術博物館觀賞;公元 1500年葡萄牙人進入巴西,開始將天主教帶入此地,天主教在巴西受當地印第安信仰和非洲宗教影響,成為特殊的巴西天主教。APARECIDA(顯現之意)是巴西重要朝聖地之一;公元1717年在這地附近有條河流,居民以捕漁為生,當年有三位漁夫在河中捕獲不到漁隻,但在河裡找獲一個黑色聖母木像頭,不久再找到一個黑色聖母木像身體,將它拼合起來便成完整的一個木刻黑聖母像,他們將它供奉後捕漁數量漸豐收,且神跡不斷出現,當地居民就在這地興建一座教堂供奉聖母像,因舊聖堂建築規模細,容納信眾不多,於是1955年在舊聖堂的附近地方再興建一座新的聖母顯現大殿,直至1980年竣工,當時先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該年祝聖新大殿;現新大殿內中間祭壇上壁供奉着300多年前發現的木刻黑聖母像;成為巴西天主教信眾的朝聖參拜之首。大殿外型仿傚梵諦岡的聖伯多祿大殿的建築設計,是巴西最大的聖母大殿,亦是全世界第二大聖母大殿。
最窩心興奮就是抵達柴神父的家鄉Campinas地方,他們的房舍座落在一個小山丘地上,周圍是大片種植咖啡的園林,而在後山丘上屹立着白色的小耶穌像;此像是他們找工匠師製造,名為小耶穌山。若觀賞必徒步登上崎嶇不平的山路;沿途走着也頗費氣力;不過我們都願意上小山一趟;感受耶穌上加爾瓦略山般的情境。在山丘之腳有座用玻璃建造外牆的小聖堂(Capela São João Paulo II Cabo Verde/MG),此聖堂建設外貌增添了在大自然景觀中的建築圖案;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此小堂的興建代表柴神父的父親獻出深厚父愛的禮物作為柴神父晉鐸的紀念物,如此珍貴的禮物顯示他的父愛偉大無比;對上主的奉獻猶如亞巴郎般的無私奉獻。願上主祝福他們家人。來到柴神父家鄉的體會,感受到巴西人熱情好客之民風,他們家人約有10 個總動員款待我們45人的午餐,飽嚐豐富的巴西私房菜美食,及小嚐精制的甜品蛋糕。溫馨的家庭聚會,充滿濃厚家庭樂的氣氛。傍晚時柴神父在小聖堂主持彌撒,坐在玻璃牆聖堂內感受不同的氛圍,如置身於天空之城的感覺;也如在祂的懷中仰望着上主慈愛的目光,恩施祂的聖寵;彌撒的一刻感動至深且難忘;感謝上主及柴神父的真情講道。此外還體騐巴西人家庭的生活,就是住宿他們教友家庭一晚,原來柴神父早前告知當地的本堂神父,我們的朝聖團會安排入住不同的巴西家庭一晚及分享晚餐,結果有20多個的巴西教友家庭願意接待,於是我們分成二個或三個不等入住不同的家庭,而我與Lai Ho跟隨熟識葡語的Celina Azedo三人入住一家打理建築工程的夫婦家庭,他們的房屋大而美觀,我們三人有獨自的房間,能入住一位富裕家庭的房舍,算是幸運和滿足呢!當晚品嚐巴西家庭式的菜餚晚餐,邊談邊吃彼此交流生活文化,除了解他們的民生之餘也介紹澳門的風土人情,這晚的小聚能將中巴的生活文化體騐出來!何其樂哉!
另一感動就是在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往花地瑪聖堂參與彌撒,那天剛好是常年期十五主日,主日彌撒由當地的一位主教主持,柴神父與之共祭,彌撒前主教特別介紹由柴神父帶領來自澳門的45位教友朝聖團,獲得在座參與彌撒的巴西教友的熱烈掌聲,此刻感受到無比溫馨開心的場面。他們亦安排彌撒中我和Natália Alves、Brigida Machado等奉獻酒水聖爵;而Felícia D. Jesus讀經。彌撒後各人都爭相恭吻主教的戒指,並拍大合照留念。隨後該堂的創建人Berthaldo和太太Kenya講述籌建該堂的經過,他表示在年青時體弱多病,時常祈求花地瑪聖母,後到葡國花地瑪聖母聖地朝聖,得到聖母的啟示,要他在巴西興建一座與葡國花地瑪聖母顯靈小堂的設計模式,於是他回國後呼籲巴西教友募捐興建這座聖堂,現今的建築工作仍未完成,仍有待充裕的經費才作擴建。他亦計劃未來在中國能建造一間花地瑪聖母聖堂,將花地瑪聖母的訊息傳揚於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