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廿四主日 《德訓篇》外文有兩個名稱,一是「Book of Sirach」,即「息辣書」,因為本書的作者就是「息辣之子耶穌」(51:1);另一名稱是「Book of Ecclesiasticus」,即「教會之書」。教父時代,其他的「次經」(厄斯德拉上、下;多俾亞傳;友弟德傳;瑪加伯上、下;智慧篇;巴路克等)也被視為「Ecclesiastical」(=教會的)。在分類上,《德》屬於舊約聖經中「智慧文學」之一。作者是在巴勒斯坦正被希臘文化同化的時期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一位智者。他寫作的目的,是為防止猶太人浸淫於希臘哲學的新潮流之中。就好像《箴言》一樣,《德》是由先賢傳統智慧的諺語所輯錄成書的。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路10:2) 由於我來自一個農民家庭,所以當我看到烏克蘭的麥園被戰火暴力所摧殘的畫面,都讓我感到心碎。炮彈、導彈或地雷造成了一個個的深坑,裝甲部隊穿越遼闊的麥田。在那個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麥田的收成已準備好,但留在田裡收成的農民很少。那些繼續收割的人,必須躲避炮彈和地雷,好能順利地收集這些莊稼。
(本報訊)聖老楞佐堂將於8月12日(主日),慶祝主保聖老楞佐瞻禮。當日早上九時正舉行堂慶感恩聖祭,敦請李斌生主教主禮。同日中午12時正,假巴黎人-議會廳(五樓),舉行堂慶聯歡聚餐,餐券現正公開發售,每張餐券為澳門幣250元正,彌撒後可於聖堂門前或到堂區辦事處購買,歡迎教友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