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在梵蒂岡博物館至今仍然保存著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探險隊從月球取囘的岩石碎片,它們被稱為「友誼石」。這些碎片和宇航員帶入太空的梵蒂岡國旗是前任美國總統尼克松捐贈給梵蒂岡國民的。月球探險為岡道爾夫堡的梵蒂岡天文台也是一個歷史性事件,因為1969年7月20日至21日的那個夜晚,教宗保祿六世就在岡道爾夫堡夏宮的天文台。《梵蒂岡新聞網》就此歷史事件採訪了梵蒂岡天文台宇宙學家耶穌會士瓊蒂(Gabriele Gionti)神父,請他為我們重溫那個歷史時刻。
教宗保祿六世稱三位美國宇航員的登月活動是「極勇敢的飛行」,梵蒂岡天文台也幫助保祿六世活出了人類征服月球的那個時刻。瓊蒂神父對此強調,保祿六世向剛登陸月球的宇航員的講話是從天文台巴爾貝里尼別墅(Villa Barberini)圓頂發出的,圓頂上安置了天文台最大的斯密特(Schmidt)天文望遠鏡。教宗的這次講話在於強調教會參與了所有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的科學進程。
在談到梵蒂岡天文台在登月探險方面是否與美國宇航局合作,瓊蒂神父解釋:「就我所知,梵蒂岡天文台的科學家並沒有直接參與太空任務,因為我們的主要活動是純粹的科學研究工作。人類登月不但是一個純粹的科學研究,更是一項技術工作。我們知道登月的科學,但不知道如何製造飛到那里的火箭。」
這位耶穌會士神父繼續說,與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相比,梵蒂岡天文台現在也有一個非常活躍的隕石實驗室。藉著這項研究,我們現在與美國宇航局有了直接的合作關係。
在太空探索的國際合作上,瓊蒂神父作出了肯定的表示。他說,由俄羅斯製造的繞地球軌道運行的太空站,無論是俄羅斯人還是美國人都在使用。就科學方面而言,值得一提的是,藉著這些太空使命,巨大的哈勃望遠鏡被送入軌道,這使我們不再從地球上進行天文觀測,而是從地球軌道的太空站,因此,越過了地球大氣層,展現出我們以前不知道的宇宙空間。
最後在談到重返月球的話題時,瓊蒂神父說:「最近,我們正在談論今後的月球任務。但對於未來,預計還有其它的太空任務,就是説下一步不再月球而是火星。就像登陸月球一樣,如果登陸火星取得成功,那對整個人類就會產生巨大影響。」
教宗方濟各:月球上邁出的那一步點燃了對更大目標的渴望
而教宗方濟各上主日(21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結束之際,提及50年前人類登月事件,指出登月是一件非凡的夢想,並期望紀念這個事件可以推動人類走向更好的未來。
教宗說:「50年前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人類踏上了月亮,實現了一個非凡的夢想。願對人類邁出這一大步的回憶能點燃一同朝着更大目標前進的願望:弱者更有尊嚴、在人民之間更有正義、我們的共同家園更有前途。」
隨後,教宗再次把話題轉到弱小者和渴望正義上,他提及本月關於「司法公正」的祈禱意向,重申法官們所作的決定影響人民的權益和福祉,因司法的獨立性促使法官們遠離偏袒和壓力,後者會左右他們必須作的決定。
原文連結: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