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 13: 22-30有宗教信仰的人常常覺得他們是一群特別的人,他們鐵口保證自己的未來絕對是無憂無慮的。各種不同的基督教派,也經常為了到底誰才是被揀選的子民爭論不休。曾經有好幾百年的時間,基督徒相信只有他們才能「得救」,更大聲高喊「教會之外沒有救恩」。或許這也是為甚麼今天的福音中有人問耶穌:「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這樣的問題反映出許多在耶穌時代的猶太人的信仰觀念,他們相信只有他們才是天主的「選民」。對於他們來說,異教徒和沒有信仰的人不遵守梅瑟的律法,是被天主拋棄的人。相反的,那些自稱為「選民」的人認為,只要遵守梅瑟的律法,天主的救恩就會臨到。
文:梁展熙 丙年將臨期第四主日——耶穌聖誕 聖誕臨近,大街小巷都充滿著節日氣氛。然而,無論是將臨期第四主日或是子夜彌撒中禮儀鋪排,都提醒我們,聖誕節並不僅僅是紀念二千年前的一件歷史事件,也不只是為了當下悅樂的心情,更有其展望(永遠的)將來(=末世)的向度。這思想充斥著將臨期第四主日的禮儀經文,從集禱經:「〔上主〕祢曾藉天使的傳報,使我們得悉祢的聖子就要降生人間,也求祢使我們仰賴祂的苦難與十字架,獲享復活的光榮」到頌謝詞:「基督使我們準備慶祝祂誕生的奧跡:正是要我們清醒祈禱、歡躍讚頌,以期待祂的再度來臨」。
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讓自己為這事為那人忙得透不過氣來(所謂「行動主義」:activism),是人類揮之不去的一種病態心理。事實上,按《路》所載,為了突出當下行文的神學思想,耶穌有時對款待祂的家主也不大友善(見路13:37ff.)。在今天福音選讀中的耶穌的款待家主——瑪爾大——正正面對著這個問題。因為這就是她想要的:為自己十分尊重敬仰信靠的耶穌事事忙。沉醉在聆聽耶穌說話的瑪利亞,卻被瑪爾大打斷,並要求她去一同幫忙準備食物。假若她根本都不明白她忙碌地準備一切是為了甚麼,那她又何必去準備呢?假若一個人並不打算接受那與他生命尤關的訊息,那麼他去準備一切的這個行動,到頭來反而會使他走入死亡。當然,一個好的家主會盡量把最好的拿出來款待客人。可是,假若一個人平時沒有好好儲備,到有客人來的時候,又拿甚麼來款待他呢?因為,有客人來的時候,即使家主拿出來款待客人的美酒佳餚很豐盛,這也並不是最重要的。「瑪爾大,瑪爾大,你為這許多事操心勞碌,其實,真正需要的只有一件」。當然,耶穌並不是說瑪爾大所做的一切是一無是處,但瑪利亞選擇了的肯定是最正確的:聆聽耶穌。比起把房間好好打掃和一枱豐富的美食,更重要的是用心地聆聽祂的說話。這樣,我們才懂得好何準備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