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四旬期第四主日(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福音 15:1-3, 11-32

今天進入四旬期的第四周了。四旬期常常是更新的時刻。這段期間,我們注意到生活中的障礙、扭曲及不和諧,也意識到自己罪過的行為。許多人有在四旬期期間或復活節前領受和好聖事的好習慣。然而,我們必須知道,告解不只是要清除過去的錯誤行為,更需要啟發重新塑造生命的渴望,真心改變我們的態度。如果長期以來,在告解時所列舉的過犯都始終大同小異的話,很有可能是在我們對於現在或未來關注太少。「行為端正且信仰堅定」的法利賽人和經師,感到震驚和不安,議論着為甚麼這個人(耶穌)歡迎罪人,甚至與罪人一同吃飯。按照他們的標準,一個「好人」應該避免「壞朋友」。我們不也是這樣想嗎?如果是,那麼我們就沒有用天主或耶穌的心意來思考。我們看看耶穌如何用寓言的方式跟法利賽人解釋罪人。

這個故事我們通常稱為「浪子回頭」,但事實上,應該強調的是那位父親,他清楚地代表天主和耶穌。小兒子放蕩的行徑確實令人震驚,然而,這並不是父親的反應。在他的腦海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如何讓他的兒子回到他所屬的地方。他站在家門口左顧右盼,他的愛對那位任性的兒子絲毫沒有改變。接下來的關鍵就輪到兒子自己決定是否要留在父親身邊?兒子後來才驚覺自己的父親是多麼的好,悔改的過程也就此展開。他對自己的行為深感羞愧,最重要的是,他決定轉身回到父親家裡。對父親而言,他對小兒子的經歷充滿了同情,跑出來迎接他、擁抱他,完全不加以責備。這是寬恕,也是和好;至於兒子的部分,那是一種皈依,真正的轉變他的生活,並且回到屬於他的地方。這是耶穌回應法利賽人和經師批評他與罪人來往的方式。在某方面,根據我們的標準而言,天主是非常不公平的。天主的寬恕是沒有限制的。我們受審判,不是因為我們做了甚麼或沒有做甚麼。我們也不需要為將來的行為焦慮。我們被審判是根據我們與天主此時此刻的關係。我們只需要關心我們現在是否已經和天主建立起愛的關係,與周圍的人也用愛緊緊相連了呢?

想要體驗天主的寬仁,就必須先學習如何寬恕別人。我們的寬恕有限制嗎?感謝天主一次又一次地原諒並歡迎我們回家。但是,我們不能只是停在原地。我們要學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越效仿耶穌基督,我們就越能發現,我們的關係正在改變。當我們這樣做時,也能越來越貼近耶穌的心意。我們會發現,生活就變得更加和諧安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