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第53屆社會傳播日文告 教宗勉勵青年勿成為網絡的社會隱士

(梵蒂岡新聞網訊)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於1月24日正式公開,教宗方濟各再次邀請眾人「反思我們彼此相處的基礎和重要性,重新發現在當前傳播環境的巨大挑戰下,人不想陷入孤獨的渴望。」教宗又強調,網絡應該使人自由,而不是設陷阱,尤其要保護青年。

今年的社會傳播日的主題為:「我們彼此都是一身的肢體(弗4:25);從網絡社群到人的團體」。教宗方濟各在1月20日的三鐘經活動中,發布了他在「點擊祈禱」(Click To Pray)平臺上的個人主頁,並闡釋了網絡的意義。他說:「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是我們時代的資源,是與他人保持聯繫的場合,從而分享價值觀和計劃,表達建立團體的願望。網絡也可以幫助我們一起祈禱。」

教宗在世界傳播日文告中指出網絡中存在的問題,表明網絡「是我們之前從未想像到的知識和關係的泉源,代表著一種獲取知識的非凡可能性。但結果也證明,網絡是散播假消息、有意扭曲事實及人際關係最頻繁的地方之一。」關於對弱勢群體的尊重和保護,教宗首先想到兒童,他說:「統計資料顯示,有四分之一的兒童遭遇過網絡霸凌事件……為了遏制這種現象,將成立一個國際網絡霸凌觀察組織,總部設於梵蒂岡。」

在當前的情況下,「網絡社群不會自動成為團體的同義詞……在最好的情況下,虛擬社群可以展現凝聚力和團結,但其成員通常只是因共同的利益或主題而相互認同並組成社群的,彼此之間的關係微乎其微。」此外,在社交網絡中,身份認同往往建立在對其他人或陌生群體的反對上,我們的自我定義首先從那使我們分裂的因素開始,而不是使我們團結的因素,從而為懷疑和偏見(種族、性別、宗教等)提供空間。

教宗還指出,網絡是促進與他人相遇的機會,但也會增強我們的自我孤立,就像一個會設陷阱的蜘蛛網。教宗特別關注年輕一代,指出「孩子們更容易受到幻覺的影響,因為社交網絡可以在關係層面上完全滿足他們的幻想,甚至導致青年成為社會隱士,使他們面臨與社會完全脫節的危險。」

聖保祿宗徒致厄弗所書中的一句話總結了文告的中心思想:「為此,你們應該戒絕謊言,彼此應該說實話,因為我們彼此都是一身的肢體(4:25)。」教宗解釋道,正是出於這一深刻的原因,我們「有義務保護真理」。事實上,真理體現在共融中,而「說謊是因為人自私地拒絕承認自己屬於肢體,拒絕將自己交給別人,致使他失去找到自我的唯一途徑。」

第53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最後呼籲,要負責任地正確使用網絡。教宗說:「網絡建造的目的不是為了設陷阱,而是為了使人自由,保護自由人之間的共融。教會本身就是一個由聖體聖事的共融而編制的網絡,在教會內人與人連接的基礎不是『贊好』,而是真理、是『亞孟』,每個人都藉此歸屬於基督的奧體,並且相互接納對方。」

原文連結:梵蒂岡新聞網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