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安霖澤樞機:若新教徒要領受聖體聖事,他們必須成為天主教徒

(綜合報道)原籍尼日尼亞、前聖禮部長的安霖澤樞機(Cardinal Fancis Arinze)於1941年11月1日領洗加入天主教教會。當時只有九歲的他,從一個傳統非洲宗教的家庭,渴望皈依成為基督徒;這並非因為成人們或身邊各人的意願,而是因為他自己的意願和天主的恩寵。

那位讓他接受信仰的是真福西彼廉.坦西(Blessed Cyprian Michael Iwene Tansi),他是一名堂區神父,亦是尼日尼亞唯一一名真福者。這位堂區神父的聖德表樣,令那時仍是小孩的安霖澤樞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響了他的一生。最重要的是,這位堂區神父教導安霖澤去認識並熱愛存留在聖體聖事內的主耶穌。

現年85歲的安霖澤樞機憶述:「他是我認識的第一位神父。他給我首個聖事——聖洗洗事;然後就是修和聖事和聖體聖事。他助我準備領受堅振聖事,而我在1945年亦成為他彌撒中的服務員(輔祭)。」

真福坦西

他接着說:「他就是你希望從一位堂區神父上看到的——熱心、真誠。當他舉行彌撒聖祭時,你會看到他實實在在地舉行中,而他整個生活就是被聖祭本身吸引着。毫無疑問,不論他在哪裡工作,都有很多修生,都有很多女士走上修道的生活。」受這神父影響的,也包括安霖澤樞機。他15歲進入尼日利亞奧尼查總教區(Archdiocese of Onitsha)的諸聖修院(All Hallows seminary),並獲優秀生的名銜。

到了1950年,他通過並成功考取劍橋證書,而坦西神父亦離國到萊斯特郡(Leicestershire);1955年移居羅馬,並在宗座傳信大學(Pontifical Urban University)修讀神學榮譽博士學位,並於1958年晉鐸。

1964年,安霖澤在英國出席坦西神父的葬禮,自此更積極地申請坦西神父的封聖程序;他曾坦言,在得悉展開封聖程序後,需要努力控制自己對此熱情的情緒。

在真福坦西神父離世後一年,安霖澤是全球最年輕的主教,他以32歲之齡成為奧尼查總教區的助理主教。在兩年內,他繼任總主教之職,成為首位非洲人帶領該總教區。到了1979年,他成為尼日尼亞主教團主席。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5年擢升安霖澤為樞機,並於2002年任命他為教廷禮儀及聖事部部長。

他在擔任部長的任期裡頗有成效,包括在2003年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出版的《活於感恩祭的教會》(Ecclesia de Eucharistia)誦諭——有關教會與聖體聖事;和在2007年為教宗本篤十六世出版《愛的聖事》(Sacramentum Caritatis)宗座勸諭——有關聖體聖事為教會生命與使命的泉源和高峰。

安霖澤樞機鑑於他的身份和地位,在談論聖事時,安霖澤樞機的話不能被忽視。最近的例子就是在英國德文郡(Devon)的巴克法斯特修院(Buckfast Abbey)。當時德國的主教們允許公教徒的非教友伴侶(他們屬新教路德會)於主日領受共融聖事[聖體聖事];主教們如此公開的發言引起了分歧,導致梵蒂岡被要求對此作出干預。

安澤霖樞機對此問道,「教會做了哪些與彌撒一樣偉大的事?教會只擁有相等於彌撒的財產,而另一[財產]就是彌撒。沒有其他。」

樞機補充,「著重教理是十分重要的東西。彌撒中舉行的聖體聖事並不是一件基督教派合一的禮儀。這[聖體聖事]並不是那相信基督的人的聚會,和為此而發明的一個祈禱活動,而是重演為我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的奧秘,而基督就是將餅變成自己的身體、將酒變成自己的血,並告訴宗徒『要這樣做來紀念我』。」

「因此,彌撒中聖體聖事的慶祝就是整個信仰團體的慶祝,也就是那些相信基督的團體。他們在信德中、在聖事中,並在教會的共融中進行交流,不是聖體中,而是與他們牧者、主教和教宗的教會合一中。就是一個團體去慶祝聖體聖事。任何人不屬於這個團體一員的,是完全不適合的」

「這[彌撒]不只是我們彼此祝福。在彌撒後,你可以享用一杯茶,甚至一杯啤酒和一件蛋糕;沒有問題。但彌撒不只是那樣。」

「但我們希望向其他基督信徒送上問候。聖體聖事並不是我們能隨便與朋友分享的私有物品。」

他指出,若新教徒希望在天主教聖堂領受聖體,就必須成為天主教徒:「來,接受並加入教會,然後你能一週內領受七次的聖體。否則,不能。」

此外,樞機提醒犯大罪的天主教徒,在領受聖體前必須在告解聖事中得到赦免:「若一個人不是處於一個恩寵的狀態,即使他一天內領五次聖體,都不能得到天主的恩寵,反而犯了五次褻瀆[聖體]的罪,因為他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

「這意味着聖體聖事是為那些在天主教信仰內的羊群,並且持守着和活出這信德的人。基於同樣的原因,你能看到若一名已離婚並重婚的人[領聖體的話]是有問題的。基督曾說過:凡休妻而另娶的,是犯姦淫(參閱 路16: 18)基督用了『姦淫』、『通姦』這些詞。這並非我們[教會]所說的,不是教會法說的;而是基督自己所說的。」

「我們不能比基督更慈悲。若我們任何人說自己得到了基督的批准,去更改基督在福音中給我們的主要教導,我們希望親睹那個批准和簽署證明。你會發現這並不可能的。即使所有主教都同意,都不會變成這樣。」

即使得到大多數的支持,但教延高層不久後指示德國主教撤回他們「分享聖體」的有關文件。

幾天內,德國主教們發表了一個指南,指他們感到「有義務在此事勇敢地向前進。」

帕德博恩總主教(Archbishop Hans-Josef Becker of Paderborn)說過,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分辨,他會批准「個別情況」;而烏茲堡(Würzburg)教區的鍾格主教(Bishop Franz Jung)則邀請路德會的配偶在其主教座堂舉行的結婚週年感恩祭中領受聖體。

這是否代表了聖體聖事神學觀上的轉變,以及基督宗教合一的實踐,將會是未來幾年需要討論的問題。

但肯定會有變化的;無疑地這[現象]很快降到多個英語國家。這可能會在聖公會羅馬天主教國際委員會本月發表有關權威性和教會性共融的聲明中得到證實。

在其中一段中,表達了聖體聖事中傳統上天主教的教導,贊同如安霖澤樞機的信念,但在另一段則輕輕推開新鮮看法的大門。

如此創新的措舉可能很好地證明與其他基督宗教團體共融與緊密合一的願景,但他們肯定在普世教會內,產生嚴重分裂,並可能導致適得其反的風險。

這不單會令安霖澤樞機,或像他有相同想法的人失望,而且可能會違背耶穌基督期望的那種團結與合一。

來源:Catholic Heral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