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彩琼
4月22日,天色晴朗,没有炎熱的太陽,没有風風雨雨,卻有許多顆熾熱的心,熾熱期待看見天主的作為。我們是一羣朝聖者,共91人,參加了天主教朝聖服務協會舉辦的「廣州石室耶穌聖心教堂一天行」,期待一睹逾百年歷史的教堂的風采。
午飯後,到達教堂前的廣場已是下午三點多了,一座巨型的石刻浮雕映入眼簾,宏偉壯觀,具哥德式建築風格,整座教堂是以花崗石砌成,彷如堅固的堡壘。舉頭仰望,兩座尖尖的樓塔似插入雲霄,左右對稱,塔的尖頂端是十字架。教堂內左右兩排石柱,盡頭是獻祭的至聖所,中央的祭台兩旁有小堂,包含左邊的信眾席和右邊的唱經席。尖拱形的天花凹凸有如許多菱角。整座聖殿內周邊盡是彩繪鑲嵌玻璃窗,稱下層。兩排石柱上頂也有一系列玻璃窗,稱上層。玻璃窗彩繪着聖經故事,下層是新約,由聖母領報至耶穌升天的事蹟,共14幅;上層是舊約,由創世紀至約納先知,共16幅。彩繪玻璃窗經歷過戰亂,遭到破壞,政府花了龐大費用修復教堂,特別是彩繪鑲嵌玻璃窗,重修的是採用菲律賓式玻璃,顏色鮮艷奪目,是教堂的特式亮點。我發覺祭台左邊的一幅聖女大德蘭的玻璃窗彩畫,色澤較沉實,猜想是最能保持原本樣貎的一幅吧。聖經故事讓我們得悉天主,以及祂對人類的救恩計劃,舊約是預示,新約因耶穌基督的出生,使救恩計劃達到圓滿實現。
三點半舉行英語彌撒,當我們正要進入教堂,就被門口的義工提點,彌撒時不許拍照。進場的人多,義工不斷呼叫,真辛苦他們了。門前還預備了圍巾,供給那些穿了背心或短褲的人士,遮蔽身體暴露處,以保守聖所的莊嚴,可說是用心良苦,也顯見其重視對天主恭敬的態度。整個彌撒以詠唱方式進行,增添隆重的氣氛。會眾坐無虛席,還要加櫈子呢,估計可容納千人,當中有許多外籍教友,而黑皮膚的民族佔了大部分,還擔當了唱經和輔祭的服務。
五點多,彌撒結束,教堂隨即關門,我們因未能多留些目光欣賞這宏偉的教堂而感到遺憾,有幸之前獲得主辦單位派發的小冊子,介紹了教堂的玻璃窗畫,使我們先有了初步認識,才到實地觀看,就能一目了然。
這刻,感觸教堂自建立後,經歷了無數次的衝擊和破壞,至今仍然屹立不倒,重新活躍起來。回顧教會的歷史,何嘗不是呢,無數教難,依然不倒。但願個人的信仰歷程,有如這座教堂,建立在硬實的石頭上,能堅持到底,一直走我們人生的朝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