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月明 耶穌被比拉多判死刑! 耶穌被惡人辱罵! 耶穌被惡人用有鐵鈎的鞭,鞭打五千! 耶穌被惡人吐痰於臉上! 耶穌被惡人綁眼戴刺冠!
Month: March 2018
從聖經中思考教育者的身份 教友老師舉行靈修活動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於3月17日下午2時正,為百多位教友老師舉辦靈修活動,幫助教育工作者釋放心靈,從而反思教育工作。活動於聖若瑟修院舉行;共分四部份,分別是主題分享、靜思、參觀藏珍館及感恩祭。
教理圖解 — 信經 六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四)
STABAT MATER –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聖週星期五(三月三十日) 大小齋 年滿十四歲的信友須守小齋;年滿十八歲而未達六十歲的信友須守大小齋。 為聖地募捐 教宗籲請各地公開舉行感恩聖祭的大小聖堂,每年在救主受難日,特別為聖地的兄弟姊妹祈禱及舉行募捐,以支持教會在聖地推行的牧民、福利、教育和社會事工。鑑於支出龐大,宗座籲請信眾作更慷慨的捐助。 善款可在舉行救主受難紀念禮儀時收集,並轉交教區總務處。 聖週星期六(三月三十一日) 李斌生主教特別批准,主持復活慶典夜間禮儀的司鐸和共祭司鐸,可按牧民理由,為當晚禮儀中已領洗的成年人施放堅振的代行權。 特此公告 教區秘書長 馬嘉道神父 二零一八年三月十九日
【聖言啟航】被天主捨棄的天主子
文:梁展熙 乙年苦難聖枝主日 雖然很困難和使人疲累,但如果大家能夠集中注意力仔細留意今天所有讀經的話,不難發現《馬爾谷福音》的耶穌受難敘述中,有一個趨勢:耶穌一步步地被負賣、被拋棄,直到只剩下祂自己。問題是,究竟事態何以發展至此?尤其當我們把耶穌的下場與祂在榮進耶京時的畫面相比較,就特別明顯。 在榮進耶京時,耶穌確確實實是備受萬民簇擁,「賀三納」這歡呼之聲不絕於耳。「賀三納」是甚麼意思?它被教會禮儀保存在彌撒固定禱詞——《聖聖聖》(或稱:歡呼曲)——中。在外文(如:拉丁、葡、英)中,它是直接音譯過來。在中文裏,卻只簡譯為「歡呼之聲」。其實,「賀三納」是音譯自:「hôšî’â-nā’」,意思是:「請祢拯救!」。從此時群眾高呼「求祢拯救」,來看耶穌在十架上時路過的人搖頭辱罵——「救救你自己罷!」——以及司祭長和經師的譏笑——「他救了別人,卻救不了自己!」,這轉變是何等諷刺。
聖週四晚上的走堂傳統
文:陳思頴 逾越節三日慶典是教會禮儀年的高峰,這三天的禮儀重現著耶穌整個苦難及復活的奧蹟。而聖週四一整天,充滿了一個又一個甚具神學意義的標記。這一天,除了完結整個基督逾越奧蹟的準備時期,進而開啟了這個「逾越節三日慶典」(Triduum Sacrum Paschale),教會在聖週四這一天,隆重慶祝兩個不同的禮儀。第一個是「聖油彌撒」(Missa chrismatis),傳統上,是由教區主教以及全體教區司鐸,於聖週四的日間在主教座堂慶祝,(本澳教區將之提前至聖週星期三的黃昏慶祝),在這台「聖油彌撒」中,眾司鐸在教區主教前重宣他們的司鐸誓約,而主教亦會祝聖三種聖油:至聖聖油、病人聖油和慕道聖油,以供司鐸們一整年的運用。 而在聖週四的傍晚,每一個堂區都會慶祝「主的晚餐」,紀念耶穌基督在晚餐廳中建立了聖體聖事。在這一天的第二個禮儀,都在黃昏或晚間舉行,因為「逾越節晚餐」是在日落之後吃的(參出12:1-14)。這一台感恩祭的結束,會「清空祭台」:所有至聖所上的布要被移走,聖堂的鐘和鈴都要保持靜默,而聖體要從至聖所內的聖體龕中移出,恭移至一個臨時的「聖墓祭台」(altar of repose),這個時候,傳統上,信友們都留在「聖墓祭台」,朝拜聖體並靜默地「瞻仰」。
教宗方濟各:十字架苦像不是為了裝飾,而是為了祈禱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8日)在帶領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友誦念三鐘經,並指出十字架苦像並不是一個裝飾品或服裝配飾,而是有待默觀和領悟的宗教標記;並需要我們經常注視着、祈禱着,因為十字架苦像是我們救恩的來源。 當天的福音記載,猶太人的逾越節臨近了,有幾個希臘人也上到耶路撒冷。他們想拜見耶穌,於是來到十二門徒之一的斐理伯前請求傳話。耶穌不置可否,卻說:「人子要受光榮的時辰到了」。教宗解釋,誰願意認識耶穌,就應該注視那彰顯祂光榮的十字架。
為世界主教會議作準備 教宗與青年對話:談及女性尊嚴、真理、聖召等議題
(梵蒂岡電台訊)為準備今年10月舉行的世界主教會議,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3月19至24日齊集羅馬,參與會前會議,將各地青年早前收集的意見帶到會議中討論。而教宗方濟各在首日亦有參與,並回答了與會者青年提出的五個問題,涉及女性尊嚴、尋求真理、學校教育、如何分辨今日文化的好與壞,以及如何守護修女聖召。 向教宗提問的分別是一位來自尼日利亞的性剝削受害者、一位慕道中的未受洗法國男生、一位相遇學校的阿根廷老師、一位烏克蘭修生、一位年輕的中國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