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新社
(綜合報道)上週五(8日)為聖母無玷始胎節,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三鐘經活動時,提出了自己的「保養秘訣」,就是要以瑪利亞作為榜樣;他又指,美麗不是來自年齡或外表,而是源於聖經中充滿美德的生活。
教宗說:「聖母瑪利亞雖然是一個樸素而謙遜的人,卻過着美好的生活,她的秘密是甚麼?」他說,答案能在聖母領報的一幕中找到:「很多的畫作中,瑪利亞被描繪成坐在天使前,並拿着一本小書。那本書,就是聖經。」
「天主的聖言,就是她的秘密:貼近她的內心,然後在她的身體內道成肉身。在任何的情況下,與天主保持緊密的聯繫,瑪利將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麗。」
他強調,將一個人的生命變得美麗,並「不是外表,不是經歷,而是把心集中在天主上。」
教宗又指,瑪利亞來自一個樸素的家庭,在納匝肋這個幾乎不為人知的村莊裡謙卑地生活。她一點也不出名:「聖母甚至沒有過舒適的生活。然而,天使用『萬福,充滿恩寵者!』這句話來問候她。」
他續指,教會讚美天主之母為「至美的」(或拉丁文「tota pulchra」),因為她的美麗並不能於她的外表上找到,而是因為她完全沒有玷污、沒有任何的罪:「只有一件事會讓人變老:不是年齡,而是罪惡。罪惡讓我們變老,因為它硬化人的心靈。罪使人的心靈封閉、遲鈍,變得枯萎。但那充滿恩寵者卻完全免於罪惡。」
他總結指,讓我們尋求聖母的幫助,好能讓我們也能活出美善的生活,讓我們能像她一樣,以「是」(fiat)回應天主:「今天,讓我們喜悅地瞻仰這位充滿恩寵者,懇求她幫助我們也能保持年輕,對罪說『不』,對天主說『是』,度一種美善的生活。」
在誦念三鐘經後,教宗指自己下午將會到羅馬西班牙廣場,按照傳統向聖母無玷始胎聖像獻花。
1854年,教宗庇護九世頒布《莫可名言之天主》(Bulla Ineffabilis Deus)通諭,正式宣布「聖母無玷始胎」為當信道理。數年後、到了1857年12月8日,教宗庇護十二世將聖母像安置在西班牙廣場,聖母站在40呎高的石柱上,往後便開始每年向聖母獻上白玫瑰花這個傳統。往往均由消防員爬上雲梯,把白色的玫瑰花圈套在聖像伸出的手臂上。
與往年一樣,教宗方濟各今年亦特別為羅馬市的市民撰寫一篇禱文,以向聖母無玷始胎致敬。隨後,教宗更特地到訪位於市中心的聖母大殿祈禱。
,與天主保持緊密的聯繫,瑪利將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麗。」
他強調,將一個人的生命變得美麗,並「不是外表,不是經歷,而是把心集中在天主上。」
教宗又指,瑪利亞來自一個樸素的家庭,在納匝肋這個幾乎不為人知的村莊裡謙卑地生活。她一點也不出名:「聖母甚至沒有過舒適的生活。然而,天使用『萬福,充滿恩寵者!』這句話來問候她。」
他續指,教會讚美天主之母為「至美的」(或拉丁文「tota pulchra」),因為她的美麗並不能於她的外表上找到,而是因為她完全沒有玷污、沒有任何的罪:「只有一件事會讓人變老:不是年齡,而是罪惡。罪惡讓我們變老,因為它硬化人的心靈。罪使人的心靈封閉、遲鈍,變得枯萎。但那充滿恩寵者卻完全免於罪惡。」
他總結指,讓我們尋求聖母的幫助,好能讓我們也能活出美善的生活,讓我們能像她一樣,以「是」(fiat)回應天主:「今天,讓我們喜悅地瞻仰這位充滿恩寵者,懇求她幫助我們也能保持年輕,對罪說『不』,對天主說『是』,度一種美善的生活。」
在誦念三鐘經後,教宗指自己下午將會到羅馬西班牙廣場,按照傳統向聖母無玷始胎聖像獻花。
1854年,教宗庇護九世頒布《莫可名言之天主》(Bulla Ineffabilis Deus)通諭,正式宣布「聖母無玷始胎」為當信道理。數年後、到了1857年12月8日,教宗庇護十二世將聖母像安置在西班牙廣場,聖母站在40呎高的石柱上,往後便開始每年向聖母獻上白玫瑰花這個傳統。往往均由消防員爬上雲梯,把白色的玫瑰花圈套在聖像伸出的手臂上。
與往年一樣,教宗方濟各今年亦特別為羅馬市的市民撰寫一篇禱文,以向聖母無玷始胎致敬。隨後,教宗更特地到訪位於市中心的聖母大殿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