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我們剛剛在上一周談論了植物受到外界刺激的反應能力。除了對光(向光性反應)和地心吸力(向地性)的反應外,一些植物因外界的觸摸/接觸也會有所反應。這稱為「向觸性」。
關於外界刺激的反應能力,我們會發現在所有擁有生命的存有當中,蘊藏兩種截然不同的能力:一種就是探測或接收刺激的能力和潛能,另一種就是進行反應的能力和潛能;一個是「輸入」功能(知覺),另一個是「輸出」功能(反應)。現在讓我們一起探索這方面的特徵如何在動物和人身上彰顯出來。
和植物相比,動物能夠接受和處理多樣的刺激,動物甚至有更大的反應種類。在輸入或知覺方面,我們有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在輸出方面,反應的可能性為數很多。動物,有別於植物,有額外的能力移動(運動功能)。
生物學描述從神經衝動的物理轉移,外界刺激到反應「反射系統/反射弧 」。不論在植物還是動物中,對於普遍的刺激而來的特定反應是可以預測的。例如,當動物肚餓時,見到食物便會流口水。俄羅斯心理學家伊凡·彼得羅維奇·巴夫洛夫(Ivan Pavlov)稱這現象為「非制約反應」,即是說,狗不會透過學習而認識這特定反映:它是「預設的」(按哲學的用語來說,這特定的反應對於特定的刺激是與生俱來的-出自狗的本性)。所以,動物對特定刺激的反應是很有可能預測得到的。
再者,在1890年代,巴夫洛夫意外地發現了他所稱為的「制約反應」。他意識到他(即巴夫洛夫)每次進入房間時,狗就會開始流口水,即使他不是來給牠食物。巴夫洛夫假設狗把主人進入房間的舉動和食物連為一起。他決定去測試這些假設,每一次給牠食物時都會響起鐘聲。終於,響鐘時狗也漸漸流口水。所以,他概括說,所有讓動物聯想起食物的事情都會引致動物流口水。
說到人類,我們能見到更強的知覺能力和反應能力。不僅如此,人類對特定刺激的反應能有很大的差異。我們觀察人類時,正如動物一樣,對一些刺激都會引起一些固有的(built-in)或預設好的反應,但是,我們也觀察到人有能力以不同的方式反應,或更正因刺激而產生的第一感。人的反應因而是不能預測的。
例如,所有肚餓的人對食物的態度都有著同一的反應,然而,這並不表示一個人在肚餓時必須吃飯。他可以決定延遲進食,甚至齋戒。
人有能力超越預設好的反應。他們有能力駕馭甚至推翻對某刺激的自動反應。這點正正顯示了人和動物的區別。
事實上,因為人的反應不能百分百預測,這點在人類科學擔當很重要的作用。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等等科目永遠不能被稱爲「精確的科學」,即如數學,物理和化學一樣。為甚麼?這正正因為有另一個因素影響人的行為。關於這點,我們在稍後的文章裡會再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