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慶祝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90歲誕辰,《號角報》準備了一份生日禮物給他,由英文部撰稿人之一Aurelio Porfiri特地撰曲,並製成樂譜,名為《Missa Sancti Ioseph》(敬禮大聖若瑟彌撒)。這份樂譜早前先後在英文版及網上版刊登,分別是《垂憐頌》(Kyrie)、《聖聖聖》(Sanctus)、《羔羊頌》(Agnus Dei)、《光榮頌》(Gloria)及《雅各伯生了若瑟》(Iacob autem genuit Ioseph)。

我們已將這樂譜編製成小冊子,並郵寄送到榮休教宗府上,以致謝他前教會的服務與貢獻。我們現轉載《羅馬報道》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再進行抽取與整合,重溫「從本篤十六世身上的四堂課」。
(羅馬報道訊)在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位的8年間,他給全球教會上了不少深入的課,為教會與社會的融合有很大的影響。現簡列四點重溫。
他的神學著作
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其中一部著作,就是他的《納匝肋人耶穌》的系列。他在自己有限的時間中騰出空間來撰寫。當中,他表明在福音中耶穌是確實的存在。
此外,這位神學家教宗組織了一個議會,讓天主教徒能更好地欣賞聖經。他解釋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不能被視為與過去不連續的會議,相反地是連續著歷史、與歷史連貫著。他亦教導如何欣賞禮儀更深層次的意義。
三大公開演講
教宗給我們的第二課,包括他三次有關「宗教在政治中扮演的角色」的演講。有評論稱這為「九月演講」。這三次的演講分別在法國學院、英國國會及德國國會中進行。
一、巴黎伯爾納多書院(Collège des Bernardins, Paris)- 2008年9月12日
「在人民遷陡和新興的政治結構所造成之偉大文化動蕩中,修院是古代文化遺產倖存下來的地方,同時又有一種新的文化,從舊的文化中形成。」
二、倫敦西敏寺禮堂( Westminster Hall, London)- 2010年9月17日
「如果支持民主進程的道德原則,本身就是社會共識更堅定的決定,那麼,這個過程的脆弱性變會變得非常明顯 — 這在民主方面才是真正的挑戰。(……)換句話說,立法者解決宗教問題並不是一個問題,而國家話題的重要貢獻者。」
三、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 Berlin)- 2011年9月22日
「對於大部份事情必須在法律上進行管理,多數準則可能是一個充分的標準。但是,顯而易見的是,在人類與人文的尊嚴的基本法律問題上,主流的原則是不足夠的。」
對話
本篤給我們的第三課,就是他對於對話的態度,雖未能成功,但他向聖庇護十世團體(由創立的教會傳統團體)伸出雙手,促進鐸兄弟之情誼。同時,他亦促進天主教和猶太教團體之間的關係,他特別到訪以色列、並與猶太教司祭團體會面。在雷根斯堡(Regensburg)講話後的危機中,他更增加表態,來反駁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文明衝突的想法。
退位的教宗
然而,從本篤教授身上最大的一課,莫過於他以下這幾句:「因為我的高齡,我沒有力量去正常地運作伯多祿繼承人的職責。」
儘管教會法提供了辭職的可能性,但從來沒有一位教宗在任內、仍有權力之下曾這樣做。因此,本篤十六世開了先例、打開了一道其他伯多祿繼承人都能走過的門。(編按:試問要下這個決定、要踏出這一步,是需要多大的信德與勇氣?)
此外,他亦是作為榮休教宗的「藝術大師」,因為他利用他畢生在梵蒂岡內祈禱,只會在一些公開的大場合現身,以支持他繼承人、現任教宗的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