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唯善修女
朝聖服務協會舉辦的「澳門朝聖活動 : 聖母堂系列(二)」,已於3月11日順利完成。是次包括兩間聖堂: 聖母誕辰主教座堂及大三巴牌坊。這次的朝聖者除了一般教友外,還有不少的小學學生。

我們在主教座堂集合。首先由劉淑珍修女介紹《聖母謝主曲》,並帶領全體和聖母媽媽一起用她的話讚頌天主,然後她請大家注意祭台上方的彩色玻璃窗,在鴿子形象…… 的聖三氛圍中有祥雲繚繞,聖母誕生! …… 劉修女因應對象且兼顧不同年齡的朝聖者,成功地講述聖母在救恩史中的地位,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瑪利亞如何回應天主的召叫和天主合作,成為「天主之母」……。如此,劉淑珍修女講述了兩處朝聖地的神學背景,裝備我們進入下一站 ── 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即「天主之母堂」遺址。
舊城區中心真是萬人空巷,朝聖者隨著人潮緩緩移動,最後走上68級花崗岩石階到達牌坊 ── 大教堂的前壁,正門刻著拉丁文「MATER DEI」(天主之母),清晰可見。
這次朝聖,請來了一批生力軍介紹有關牌坊的古蹟,他們是接受過朝聖服務協會培訓的鮑思高粵華小學的學生,這些小小導遊輪流負責講解前壁的五層浮雕石刻及銅像,亦即詳盡說明了從創世紀開始的整部聖經,教理及教會史的縮影。雖然他們人仔細細,但對澳門教會史和世界遺產已有濃厚興趣和正確認識,一點不馬虎,教人刮目相看。例如第三層左方的女性身體浮雕,並非一般導遊所說的紅顏禍水,而是默示錄第十七章的「大淫婦」隱喻,因為默示錄的寫作背景正是早期教會的處境,非常危險惡劣;「她」── 暗指當時迫害教會的羅馬大帝國。小小導遊明顯有充足準備,他們拿著咪,充滿信心,不疾不徐,清晰响亮地介紹,也吸引著不少遊人駐足專心聽講,每一位小小導遊講完後,眾人都很欣賞,報以熱烈掌聲以資鼓勵。
這次朝聖所見所聞,我隱約感到朝聖服務協會成員不僅導賞介紹古蹟那麼簡單,他們有種使命感和願景,一步一脚印,在聖神引領下循序漸進,我心裡油然生出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