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Articles
美滿家庭35週年紀念活動啟動日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美滿家庭協進會正邁向35週年,該會在12月13日為其「珊瑚慶年」作啟動日,兩項慶祝活動分別以「環山步行慈善日」及「聖誕聯歡」形式進行,與澳門市民分享這份喜悅。
從《愛的喜樂》勸諭初探公教的婚前培育(一)
文:陳思穎、梁敬之 前言 教宗方濟各於2016年的復活節後,頒布了一份以家庭為主題的宗座勸諭《愛的喜樂》,這份勸諭是2014年及2015年兩屆以家庭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的結晶品。總結兩屆世界主教會議的探討成果,教宗撰寫《愛的喜樂》勸諭,在聖言的光照下,羅列了在各種文化和環境下的家庭所面對的實況和挑戰;除了重申及再次肯定家庭在啟示和教會訓導中的特質和價值外,更特別強調婚姻中的愛及其果實。按時代的需求,並參照世界主教會議中的研究成果,勸諭提出一系列的牧民建議,為使家庭的和教會能相輔成長。 個人、婚姻及家庭的成長歷程有不同的階段,責任及挑戰。因此,「愛」的內涵雖然恆久不變,但在不同的情境和人生階段,「愛」的呈現方式會有所不同。所以,「愛」是需要學習和準備,正如天主也為愛衪的人有所準備(格前2:9)(1)。教宗在《愛的喜樂》勸諭指出,「學習去愛一個人」需要長時間的準備和培育,這個學習過程不會自動發生,也不可以透過一個在婚禮前舉辦的培育工作坊成就。為每對夫婦來說,婚前準備或培育早在他們出生時開始。他們在家庭裡接受的教育應該準備他們認識自己,使他們有能力作出充分和明確的承諾。(2)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戀愛培育」、「婚前培育」及「婚姻培育」都是從小在家庭開始,終其一生不斷進行的培育過程,準備他/她成為一個職稱的男朋友/女朋友、丈夫/妻子、父親/母親。 兩位筆者主要參考《愛的喜樂》勸諭第三至第五章(3)及有關文獻,提議給慕道班導師、主日學導師及牧民工作者提供適當的培訓,讓他們掌握有關婚姻及家庭的基本認知和視野,好能在慕道班、主日學和深化教友信仰的過程中,及早和有效地引導主日學學生、慕道者、準備結婚的人士及教友,整合婚姻、家庭和信仰,為回應婚姻聖召和建立健康的家庭作出準備。
【好書推介】《依納爵教學法實踐指南:折射型學習》
《依納爵教學法實踐指南:折射型學習》 本書簡介 1993年,為幫助教育工作者在各種學習脈絡中,努力實踐聖依納爵•羅耀拉神操的原則,《依納爵教學法》(IPP)問世了。《依納爵教學法實踐指南:折射型學習》試圖整合過往依納爵教學法實踐者的經驗與心得,使之適用於我們的時代。本書不只適於閱讀,還希望依納爵教學法實踐者將它當成應用、遵循的路徑。如果以具創意、與時俱進的方法應用這本指南,將為深度學習帶來無盡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