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中文翻譯:姚子汶
天主的啟示是以人類的語言表達。這是為何神學需要語言。即使也有不能表達的語言,但口語及書面的言語無疑是傳遞已啟示真理的主要工具。我們對天主的知識是類似的,和是以類似的語言來表達。
1. 語言和啟示
神學家總會感到研究天主科學的一個問題,矛盾地,就是使用人的語言。
天主聖言是以人類的語言來表達:利用在人類語法中取出的名語、動詞和取容詞。語言的存在使神學成為可能。
神學本身沒有一個獨有的語言,因為它是按啟示及使用人類語言的啟示。人類彼此交流的標記和系統,已成為天主啟示自己的一個工具。
已啟示的奧秘的語言只是簡單地談到不能表達的真理。矛盾的是,它不是一個奧秘或深奧的語言。它是以一個人性化及能理解的方式來表達。
2. 信仰的語言
天主的奧秘,是以人類的方式,透過語言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
2.1 聖經語言
根據聖經的語言,我們是指在舊約與新約中所使用的語言。這語言具有不可爭議的優越性,並在某程度上是一個參考點,一個標準及為其他人的一個來源。
很多語言形式出現在聖經的文本中。
– 敘述
基督宗教的信仰某些方面只能透過敘述歷史事件來呈現。
* 在新約中發現的敘事文法最主要都是以傳記的形式來敘述,來講述耶穌的生平(誕生、童年、誘惑、受洗、苦路和死亡、復活),或參與天主救贖工程的重要人物,例如伯多祿和保祿。新約也記述了奇蹟故事或教導,如比喻。
* 新約也包括了說明形式的語言。[譯者註:語文中有四種類型的話語 –– 陳述、描述、敘述和論證。每一種都各有不同,它們有各自的風格和用途。]這些說明的形式是宗教都是宗教討論的首選工具(參閱:谷2:1-3:6;11:27-12:35)、教理講授(參閱:若要;6;13-17;宗20),以及最重要是福音訊息的宣講(kerygma)(參閱:瑪5-7;宗6;13;17)。
* 禮儀與敬禮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框架,表達和體驗聖書中發現到的信仰。新約中的禮儀語言特別能在信仰的宣認、讚美詩、作品和祈禱中找到。
* 信仰的宣認通常有一個基督論的(Christological)、以基督為中心的特徵。他們簡要而準確地制定教會的信仰,並由她的天主所領導。這些信仰宣示往往顯示為一種肯定,例如「耶穌是主」(格前12:3)、「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若20:31),或更長的說明,如在(格前15:3-5)中所載:「我當日把我所領受而又傳授給你們的,其中首要的是:基督照經上記載的,為我們的罪死了,被埋葬了,且照經上記載的,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現給刻法,以後顯現給那十二位。」信經必須從這些信仰事蹟上發展出來。
– 讚美詩(Hymns)
透過詩詞的方式,讚美詩表達出對天主工程的信仰、讚美和感謝(參閱:若1:1-18;羅1:3-4;哥1:15-20;弗2:14-16;路1:46-55的《聖母讚主曲》Magnificat;路1:68-79的《匝加利亞讚主曲》Benedictus;路2:29-32的《西默盎讚歌》Nunc dimittis)。默想與宗教感覺伴隨這些讚美詩一同出來。
– 讚主詞(Doxologies)
顧名思義,讚主詞是用來讚美天主,就如《羅馬人書》中指:「他有能力堅固你們,使你門合乎我所傳佈的福音,和所宣講的耶穌基督……願光榮賴耶穌基督歸於惟一全智的天主,至於無窮之世。亞孟。」(羅16:25,27)新約中包含最多的讚主詞,就是若望的《默示錄》。
在這些祈禱中,我們能提及主禱詞(或《天主經》,瑪6:9-13;路11:2-4),及耶穌的司祭祈禱(若17)。
– 神話與神話的語言
所謂聖經的神話語言都有一個特點。它是一種透過描述場景和象徵性的表達來傳遞宗教教導的一種描述性語言。神話的創造,是一個典型與現實世界建立橋樑的人類方式。因此,神話表達了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
聖經有時使用神話語言,這是一種富想像力和靈活性的工具。但這種神話語言與虛構或謬誤無關。
* 神話語言的一個例子是講述原罪(創3)的一些敘事手法,例如,藉著樂園一些象徵性元素、知善惡樹、蛇及牠與女人的對話等,我們得以知道原始事件、一些自人類歷史開始所發生的事情:罪惡如何進入世界,不是透過天主的行動,但是因為人類的自由。
– 聖經使用神話形式作為語言的形式,但它所表達的並非一個神話傳說。事實上,聖經是一本完全除去神秘元素、令人容易明白(demystifying)的書。它說出天主作為一格位(不是一個在宇宙中的匿名力量),它是基於現實的世界(而非在一個夢幻般或虛幻的世界中),及將救贖啟示放在歷史時間的框架內(而非任何無時間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