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澳門社會經濟環境欠佳,政府尚未實施義務教育和免費教育,能夠完成高中,雖則稱不上遙不可及,但也並非理所當然。
當年的父母,最期望的莫過於子女能中學畢業,之後找份文職工作,用腦力代替勞力,加入「白領」行列,安穩度日、生活舒適,更好的就是某天能出人頭地。的確,在當年的華人社會,「白領」代表著學問、情操、高尚的身份。簡單樸素的白色襯衫和衣領,背後隱藏著千家萬戶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以及年輕一代的生活追求。時至今日,當年「白領」代表著的舒適生活模式已成為了現代青年人的最基本要求,但“白領”背後的學問、情操和生活內涵,卻鮮有受到深入的關注。
號角報最近用了兩期的篇幅,在英文版轉載了一篇「神職人員應配帶白領的23個原因」。閱畢,筆者感慨反思,儘管神職人員的「白領」代表著更高尚的情操、更淵博的學問,還有崇高的委身奉獻精神,然而,在澳門這個天主聖名之城,此一「白領」的人數不多,回應「白領」司鐸聖召的青年人更寥寥可數。
同樣是一條簡單的「白領」,背後的含意、生活的模式和價值觀截然不同。要成為世俗成功的「白領」,人的生活和工作的重點都在於人,例如:人聽命於人,效忠於人,終日營營役役,身心耗竭;若要進一步追求更多的金錢和名利,出人頭地,當上領導者或掌權者,更可能需要犧牲自我的價值觀和家庭生活,以爬上社會的階梯。相反,神職人員配帶「白領」,是為提醒他們要用學問、情操和內涵去當稱職的僕人和僕人領導者,他們聽命於主,效忠於主,生活和工作的重點都在於主。他們生活簡樸,用言行在人前為主作見證、作模範,以生命影響生命,在教會各司其職,互補長短,把各自的才能發揮在適當的崗位上,以光榮和服務上主及其教會。
在「神職人員應配帶白領的23個原因」文章的起始,作者在第一點強調了「白領」背後一個美不可言的重大意義!他說「白領」代表著神職人員為主奉獻一生,與主結合的結婚指環,如同已婚男士透過婚戒公開表示對妻子的忠貞,神職人員同樣以「白領」公開表達他們對主堅不可摧、永生不渝的忠貞承諾和永恆愛情。
「白領」不僅提醒神職人員對主愛情的承諾,亦同時提醒其他人要給予神職人員應有的尊重和敬愛,因為他們完全屬於上主,時刻和永遠把上主放在生命中的首位,不論順境、逆境、健康、疾病,均時刻透過服務和祈禱,全心侍奉上主。為了拯救人靈,他們更會深入罪惡之所提供服務,而頸上配帶的「白領」,正好公開為他們捨已服務的精神作見證;也能為在靈修生活迷路,又或危在旦夕,急須領受聖事的信徒迅速辨識到神職人員的臨在和取得協助。
作者又說,「白領」提醒神職人員要緊守神貧純樸的修道生活,簡單和一致的服式,代表著簡單的生活。沒有兩類衣服、沒有兩類生活模式、沒有兩套生活標準。在潮濕炎熱的夏季,這套簡單的服式更成為了他們為人贖罪、自我犧牲和做克己的工具。
儘管作者在「神職人員應配帶白領的23個原因」一文中所指的主要是神職人員,但也啟示讀者反思「白領」背後眾多有內涵和有價值的生活模式,是基督徒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內化的,例如:我們要緊記上主是我們生活的中心,我們要用學問、情操和內涵度基督徒的生活和有價值的生活。價值的拉丁語“virtus”,代表力量的泉源,健康和有道德價值的生活,正是我們基督徒的生活指標,更是我們在俗世生活逆流而行的力量泉源。
生活在澳門這個紙醉金迷的社會,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白領」給我們甚麼啟示?它提醒了筆者要對基督的召叫忠貞不渝;要把持君子慎獨的原則,在人前人後有表裡一致的生活態度、生活模式和生活標準;作為基督的追隨者,要以言行在生活中勇敢作見證,以生命影響生命、以生命燃亮生命!
為你,「白領」又讓你聯想到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