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敘利亞:它的真實的故事(14)- 孩子的自私始於我們

文/洛迪古修女(Sister Maria de Guadalupe Rodrigo)
中譯/吳志濠

我們對年青人總是諸多不滿。我在阿根廷經常聽到:「噢!這些無責任感的青年:你們性情不定,恆心不夠,對事情沒有缺乏委身的精神,半途而廢…」但歸根究底是我們沒有替他們準備好迎接生命的種種場景!

我們見到婚姻破裂:兩人相處十年,互相愛慕對方,但婚後兩年他們就各走各路了。只是兩年?發生了甚麼事?

他們說:「好艱辛!」

但誰跟你說過婚姻的路是容易走的?那有地方會貼上「婚姻是容易的事」之類的字句!你能拿給我看嗎?

看看現在的世代。這些小孩在時下的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和物質主義中成長,凡事以「我」為先。他們家裡只有一兩個小孩。所以,他們結婚時便會遇上一大難題-將自己交付在對方手中。因為從今以後我不再是為自己而活,還要為他或她而活。這為慣於自以為是的人而言,問題就大了。我們對此不知所措,我們甚至不明瞭自我犧牲的真諦-即為了對方的緣故放棄自身喜歡的東西。他們不知道怎樣做,因為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怎樣做。

且看敘利亞人給我們的例子:他們視生活中的痛苦為跳板──成長的跳板──天堂的跳板!這些事塑造了他們對事物開放和堅強的個性。

看看圖片中的新婚男女(你或許在社交媒體見過他們)。舉行婚禮的聖堂的牆壁滿佈子彈孔、窗鏡玻璃已經剝落。婚禮在午間舉行,期間光線充足,皆因聖堂的屋頂已經被摧毀了。

而時下的年青伴侶們卻為籌辦婚禮而大費周章。十年相戀,最終他們擇下良辰吉日,舉行婚禮。他們跟雙方家長見面時說:「我們想跟大家宣布我們已經摘下吉日結婚。我們會在2025年結婚。」

「2025年?」

「是啊!我們需要充足的時間準備請帖。因為請帖上要印上來自德國花紋的美麗設計…禮堂要為來賓樂而忘返。」
但他們在準備期間已經喪命。這場婚禮最終不能實現。但如果他們仍健在呢?他們已經生活在一起。生活已經沒甚有趣的體驗。
我們到底培育了怎樣的青年?這些人竟然會在沒有屋頂的聖堂行禮。如果我想把事情做好,我能做得很好。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