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 4:5–42 今天的讀經的主題是「水」。福音的一開始,我們看到耶穌真正的面貌,又累又餓又渴的出現在一位撒瑪黎雅婦人面前。耶穌常常在福音中用各種方式提醒我們:其實祂充滿人性,跟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有自己的需要。從福音中我們得知,撒瑪黎雅和猶太人是對立的族群,但耶穌並沒有避開他們,反而說要賜給他們活水。那名婦女因此質問耶穌甚麼都沒帶,還要向她討水喝,更不懂耶穌口中的「活水」到底是甚麼意思。這名撒瑪黎雅婦女希望以後永遠都不用再辛苦汲水,但耶穌所說的活水是永生的泉源,是超越一切物質的活水。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丙年常年期第廿七主日 「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我們不過做了我們應做的事。」(路17:10)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駕崩,讓媒體有機會詳細描述英國皇室的生活模式,包括他們眾多僕人的工作:管家、男僕、侍從,連風笛手,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管家。在我們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傾向不使用「僕人」一詞,因為這詞常被認為有辱人格與尊嚴。雖然僕人曾是富有人家才能負擔得起,但今天的中產階級人士因忙碌沒有時間照顧家庭,聘請家傭、廚師、保姆等成為現今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文:盧泳灤 教宗方濟各在諸聖節誦念三鐘經的講話中,提及耶穌向門徒宣講真福八端(瑪5:1-12),教宗指出真福八端是「聖人們的身份證」,是「一個逆流而上的生活」。他邀請我們捫心自問,在生活中有否與人締結和平的關係?在透過與人交往,學習和工作的態度中,有否激起造成分裂的爭端,有否以成為「和平的種子」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