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Articles
奇跡獲確認 為教宗保祿六世封聖程序打開大門
(綜合天新社訊)上週二(6日),聖座封聖部確認教宗真福保祿六世(Blessed Pope Paul VI)封聖程序所需的第二個奇跡,相信於今年年末能冊封為聖人。 據《梵蒂岡內部通訊》報道,聖座封聖部本月6日投票通過這項奇跡,下一步需要得到教宗方濟各的批准為真正的奇跡,並發出梵蒂岡官方的批准,才能定下封聖的日期與其他資料。 這個奇跡是個懷孕五個月的患病胎兒。來自意大利維洛納(Verona)的懷孕婦女,因患病被建議墮胎,以保障自己與胎兒的性命。這項非凡事件隨後於2014年開始研究。
重申性別一詞只能涉及生物性別的身分 聖座:墮胎非解決人道危機的方法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重申,性別一詞只能涉及生物性別的身分和差異;醫療保健服務絕不該用來傷害最沒有自衛能力者和胎兒的生命。聖座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觀察員尤爾科維奇(Ivan Jurkovič)總主教6月23日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有關人道救援危機的會議上如此表示。 尤爾科維奇總主教讚賞聯合國在「飢荒」和「糧食安全」方面已取得進展,同時也很遺憾相關文件包含了備受爭議的最低初步整套服務(MISP),因為整套服務中某些基本的婦女生育保健計劃為墮胎提供便利。 這位聖座代表解釋道,我們必須毫無歧視地在生命各個階段內落實生命權。「雖然我們承認婦女和兒童在人道危機中面臨特殊危險,以及他們格外需要全面獲得基本的醫療保健,但我們無法接受那些提供或鼓吹墮胎的服務是一種適當的解決方法」。 因此,聖座反對在相關文件中「以最低初步整套服務作為在嚴峻的人道情況下,解決許多婦女和兒童悲慘處境的方法」。再者,聖座也不認同墮胎是一種增進「性及生育健康」的措施。
【神學入門】 第七章:聖傳(一)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啟示和救恩是針對或指向所有時代、所有地方的所有人。為了執行這項神聖的計劃,宗徒傳達了他們從基督和聖神所得到的東西。聖傳是來自宗徒言語和生活上所傳遞的已揭示的真理。 1. 文化中的聖傳 人類是聖傳的存在者。他接受聖傳,並把它傳給其他人。他創造了一些傳統,同時亦消減了其他的傳統。聖傳是人類文化的制定元素。聖傳的事實,是組織經驗、知識和一些為後世而建立之事的處理方式。所有人類團體都創立一些傳統;而傳統,反過來說,又會影響及塑造那些創造本身傳統的團統之心態和行為。 1.1 定義和特徵 傳統是人類集體傳遞文化的能力,這些文化是由團體中的個體創造出來的,並將這些文化增加起來、豐富起來及保存下來。 – 與語言捆綁在一起、不能或缺。傳統傳遞一些習俗、技術與技巧、禮儀、規範、敘述、以及教義。它們全都與語言捆綁在一起,也是傳遞聖傳的重要方式。語言本身就是聖傳的一個方面。 – 傳統創造公共角色和功能。要傳遞傳統,社會通常會創造一些公共職務或功能,如神父、法官、老師。傳統還會創造一些公共地方或機構,如崇拜、法律、學校、劇院等等。 – 傳統允許發展。傳統促進個體個性的發展。這個體不必從零開始,他(或她)依賴社會的經驗,並轉化為個人的經驗。同時,他必須對傳統採取自由及明智的態度,這態度通常是獲受尊重,有時更是關鍵的。 – 它給了一個身份的感覺。聖傳是一種記憶,以及保存過去的一種能力,並給從中生活的人一種身份的認同。這個體從共同的聖傳中得到滋養,並透過這種傳統,可以將他(或)自己的歷史連接起來。 1.2 聖傳的反駁和修復 – 在新教改革中。從16世紀開始,西方文化及思想嚴重批評聖傳。這種現象的根源是宗教性和哲學性的。新教傾向純粹以傳教作為反對聖傳的原因:聖經與基督徒之間不應再有其他東西介入其中。因此,聖傳的教導或教會訓導都須被認為是不合理的。 – 在理性主義哲學中。在17世紀理性主義哲學的推崇下,新教與聖傳對抗的趨勢很快在歐洲知識分子中加固。這些哲學趨勢的中心前提是,真理完全依在思想本身的一致性,而且不需要現實(即思想外)的任何基礎。 – 在啟蒙運動中。18世紀的啟蒙運動堅持了笛卡爾的理論(Cartesian doctrine),就是有條理、有紀律地使用理性,來確保人類免於任何錯誤。它聲稱教會訓導當局和聖傳阻礙了一個人運用自己的理性。據這說法,理性是唯一擁有實現真的特權,而聖傳意味著明智的人不能容忍的一些額外要求和限制。 – 在20世紀中。聖傳的觀念出現了有意義的哲學性恢復。其文化的先例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浪漫主義思想家(JG Herder、F Schlegel、Novalis等等)對這一問題的新理解。這些作家對啟蒙運動的批評,為聖傳帶來重要的復修。聖傳被認為是不可代替歷史先例的,更是理解的一個條件。理性不能在真空的狀態中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