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祝賀東帝汶福傳五百週年

教宗方濟各致函特使帕羅林樞機

(綜合本報及梵蒂岡電台訊)東帝汶將於8月15日聖母升天節慶祝國家接受福音5百週年。為此,教宗方濟各7月25日任命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為特使出席這項慶祝活動,並於8月6日給他寫了一封信函。
教宗在信中提到,紀念這個盛大事件合乎時宜,也合情合理。5百年前,勇敢的道明會傳教士們長途跋涉,克服重重困難,於1515年來到當時為葡萄牙殖民地的蒂汶島東部,將福音帶給當地人民。

數個世紀後,東帝汶於1975年獲得獨立,但立即又被印度尼西亞侵佔,從而引起為爭取自由而戰的新的流血衝突。為阻止雅加達對以天主教徒居多的平民的殘酷鎮壓,聯合國和國際社會一再譴責也毫無效果。1999年,東帝汶人民通過公投決定獨立,於是這塊土地交給聯合國托管。2002年,東帝汶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國。
東帝汶主教們去年2014年3月來梵蒂岡述職,覲見教宗方濟各。教宗在那次機會上提到,東帝汶在獨立後由於在國家決策上意見相左,仍受到許多的痛苦。教會在當時提出,一個社會的必要基礎必須顧及人及其超性價值。教宗因此勉勵東帝汶的主教們成為「國家批判意識的良知」,在與政治權力的合作中不偏不倚,保持獨立,把促進社會公益的責任留給政府當局。同時,教會必須能夠自由地宣講福音,即使得逆流而上,也要維護及忠於福音價值,因為5百年前激勵東帝汶首批傳教士的,正是這些價值。

東帝汶與澳門
澳門教區主教黎鴻昇應東帝汶教區邀請,將於本周赴往東帝汶出席是次慶祝活動。
東帝汶跟澳門甚有淵源,自16世紀至1975年,4百多年來澳門與帝汶均屬於葡萄牙殖民地,直至1975年葡國政府因內戰撤出東帝汶,令後者落入印尼的控制。它在2002年5月獨立。東帝汶逾9成人口是天主教徒,葡語和本土方言德頓語為官方語言。
其中,第14任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明德祿主教(D. António Joaquim de Medeiros)專責統理帝汶島教務。明主教於1872年已到澳門工作,曾任修院院長及副主教。他的前任澳門教區蘇主教離澳後,被選為澳門主教。任內要職包括創辦仁愛育嬰院,委託嘉諾撒修女管理聖羅撒孤女院,聘請耶穌會會士到澳門掌理聖若瑟修院,起草政教協定等等。
1877年起被蘇主教以帝汶代理主教兼傳教總會長的身份派往帝汶,主持帝汶的傳教工作。在明主教的領導下,澳門的嘉諾撒修女會也應明主教的邀請到了帝汶發展。
1879年,明主教在帝力創辦了兩所學校,一所為男校,由傳教士管理;一所為女校,由來自澳門的嘉諾撒修女管理。此外,明主教於帝力附近的達勒(Dare)開辦了一所農業實驗學校,之後還為蘇羅(Suro)及包考(Baucau)兩個地區籌辦農校,以便讓當地的土著學習葡萄牙文和農業實踐課程,掌握耕種的技能。
1896年,明主教編纂了一本《帝汶教區可哥、茶和金雞納樹種植簡明知識手冊》,親自指導帝汶的農業生產。可惜1897年1月7日,年僅50歲的明主教因操勞過度,不幸於拉哈內(Lahare)去世。
1940年9月4日,帝汶自澳門教區分出而成立帝力教區(Dioecesis Diliensis),後者再一分為三,包括於1996年11月30日成立包考教區(Dioecesis Baucanus),以及於2010年1月30日成立瑪利亞娜教區(Dioecesis Malianensis)
值得一題的是,澳門聖若瑟修院於上世紀直至1967年關閉之前,培育了許多來自帝汶的修士及神父,並長期為該國的社福事務作出貢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