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泉蒙席 著 沙勿略的葬禮 安多尼是聖人臨終時唯一在他身邊的人。他在1557年11月4日寫給曼奴迪西拉修士(Manuel Teixeira)的信中講述了情形: 「當時有一個葡萄牙人守在屍旁,我便去聖架號通知船長迪哥亞拉岡(Diogo de Aragão),叫他帶沙勿略的衣服來。他來到了之後,取走了遺物,後來把它們交給巴烈圖神父(Pe. Melchior Barreto)。 有好幾個葡萄牙亦來了幫忙,合力做了一副棺材。又由於茅屋附近的土地有很多積水,他們決定用船把遺體移到島的另一方,在那兒可看到迪奧高彭利拿(Diogo Pereira)的船隻。」
Month: July 2015
聖言啟航 (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看人勿論出身 梁展熙 「臭罌出臭草」(或坑),或者「我呀爸係李剛」,前者乃廣東俚語,後者屬年前新聞用語。前者多出自腰纏萬貫者之口來侮辱窮家子弟(這至少是我從電視劇中得到對該句的印象),後者乃出自新聞界然後平民百姓取而揶揄當下社會中依恃父祖權勢的富二代和官二代。兩者聽起來直接關係不大,但至少有一點共通:你的家庭背景如何,你的身份際遇也必如何。
主業團成員每天的生活(2)
永不止息的學習 文祖賢 著 吳志濠 譯 受聖保祿的教導影響,聖施禮華指出靈修生活就有如做運動,欲參與這運動的人需要:1)合適的食物和養料 和 2)足夠的鍛煉。今天我會講述第二點。 聖若望保祿二世說過「成聖的訓練」的需要性。在教會內,有很多「服務供應者」提供這類訓練,主業團就是其中之一。聖施禮華教導我們,信徒欲效法或肖似基督需要整個生命來成就。教宗本篤十六世提到:「做基督徒(being a Christian)」的實際意思是 「成為基督徒(becoming a Christian)」──直至死亡來臨前,這學習應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