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澳門辦音樂祈禱會敬禮聖母

指揮家盼向國內推廣聖樂 (天亞社訊)意籍指揮家龐保頤(Aurelio Porfiri)與澳門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的學生,上周六(五月十六日)舉行了一場敬禮聖母的音樂祈禱聚會,他希望能把聖樂推廣至國內教會。 定居澳門多年的龐保頤,負責這間女子學校的音樂活動,演出當日他在澳門教區的花地瑪堂指揮著學生,以華語、英語及拉丁語,演繹不同作曲家創作的《聖母經》共十首。當中還插入由國籍和外籍的神父、修女及教友撰寫的默想。 龐保頤向天亞社表示,當日的表演不算是音樂會,它「更像在聖母月裡,敬禮她的一場禮儀」,他又形容演出就如「聽到天使歌唱一樣」。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瑪大肋納嘉諾撒學校舉辦生命教育校本培訓

(本報訊)5月中旬,瑪大肋納嘉諾撒學校在教育發展基金的資助下,邀請了資深兒科醫生及教育工作者–鄔維揚先生,親臨該校為幼小教師舉辦了一場生命教育講座。 是次講座的主題是「溝通之道」。講者透過《八兩金》的電影分享,指出在人際關係的溝通上,可以憑藉對方的身體語言來加深對他人内心世界的了解,對方也同樣可以通過身體語言解讀到我們的真實想法。故此,即使人與人因環境、性格上的差異所產生的誤解,只要能付出時間注意對方身體發出的訊息,坦誠傾訴和用心聆聽,進而顧及他人的需要,並以正面的價值觀面對事情,相信彼此的關係應可得以轉變、相互提昇和影響,使溝通事半功倍。 整體來說,教師表示啓發很大,期盼在陪伴學生成長的旅途上,靈巧地運用不同的溝通技巧,以生命影響生命,引領學生健全成長。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評論:生命教育在宗教科目中的意義

陳玉葉 生命教育是為提升和豐富人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而所進行一系列教育活動,以拓展個人的生命和生活方式為其根本目的。其主張為強調思索個人自我肯定及生命存在的意義;注重人際相處及尊重別人的價值性活動;以知行合一為生命實踐的目標,為整合「知情意行」的教育。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澳門天主教美滿家庭協進會

兩則家庭活動消息 「如何協助子女適應父母離異」圓滿結束 是次活動邀請了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婚姻調解服務處之家事調解督導、親職協調員及婚姻輔導員。活動過程中協助家長了解子女對父母離異產生的行為和情緒、處理子女情緒之技巧及培養離異父母的親子關係,當中以分享討論、影片等,讓參加者加深體驗及學習。家長們專注投入,並期望日後能舉辦更多的親職專題活動。 「繪出心聲」藝術體驗工作坊圓滿結束 「繪出心聲」藝術體驗工作坊由澳門天主教美滿家庭協進會舉辦,天主教澳門教區贊助之工作坊,已於早前圓滿結束。是次課程邀請到香港藝術治療師黎家傑先生作指導。黎先生經常於各地運用藝術治療模式來服務兒童、青少年、智障及精神復康人士。在一天工作坊中,導師讓大家透過藝術創作來探索自己,讓參加者通過畫作來表達自我,並與這些畫—大家的孩子來對話;從而更了解自己的身心靈狀態,覺察自己如何與外界來連結。參加者非常投入,表示經歷驗了一次很棒的體驗,有著不同的發現與得著。活動蒙天主教澳門教區贊助。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痛苦的意義

十字架的犧牲 林豪 痛苦的緣由 痛苦是人一生當中無法解開而又糾纏不清的迷,有的來自於大自然如:天災、地震、海嘯、颶風;也有來自於個人的情況如:慾不滿、志未酬、屢挫敗、遇貧困、遭病痛、遇戰亂、受考驗、臨死亡…等等,許多我們料想不到的痛苦,在我們不經意時,與它相遇。內修生活受到良好陶成的人,較容易接受所遭遇的情況,當作是為自己、為人靈所做的補贖;心理沒有準備的人,不免怨天尤人,久久不能釋懷;雖然時間是最好的止痛藥,但在這段時問內,總是在情緒、心理、生理、精神及肉體上都承受著不同大小的壓力。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17)

文德泉蒙席 著 聖人的好友 四十多年前,我曾經介紹過歐華利,當時我說過歐華利是出生於飛索仙達,是第一個於1513年來到中國的葡萄牙人。 後來,葡萄牙海外部長羅瑟文上將知道此事,由於他也是飛索仙達人,於是下令造了兩個石像,一個放在其家鄉,而另一個則在澳門。 若干年後,人們才清楚,著名的歐華利原來有兩個,一個就是上述1513年的,另一個卻是聖方濟各的好友,就是他介紹彌次郎給聖人認識,亦是他第一個向西方人記述了日本的概況。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天主聖三)

來自經驗的認識天主 梁展熙 在禮儀年三年循環中,禮儀都選用不同的讀經,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體驗天主聖三這不可言盡的奧秘。然而,禮儀的重點不在傳遞艱澀的神學理論,因此我們亦不應單單從字面意義而從這些讀經中截取聖三論點。相反,猶太-基督信仰傳統對天主(=神)的理解的最重要材料,還是親身的經驗(=發生在人類──個人或群體──歷史中的一切)。 今天的讀經一取自《申命紀》中梅瑟四篇臨終遺訓的序言部分(4:32-34, 39-40)。禮儀為今天選取了這一段,理由之一大概是因為當中有此一句:「今天,你要知道,並要放在你的心上:上主,祂是天主,上至高天,下至大地,無出其右」(39節)。但是,其實這句話在這部分中出現不只一次,梅瑟在35節也說過類似的話:「這卻已彰顯給你,為了讓你知道,上主(YHWH)祂就是天主,無出其右」【見註一】。如此強調天主乃至高之神的說法,自然令禮儀忍不住要讓我們在今天誦讀這一段。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天國的繼承人

普通基督徒能實踐的神貧 文祖賢 著 何紹玲 譯 天主為我們創造了天地,好讓我們也有權利去享用天主所創造的。我們每人也有責任去維護這些創造物,使每人可以在無缺的情況下有尊嚴地去活。舊約出谷紀(20:15)已告訴了大家「不可偷盜。」但新約告訴我們耶穌把這規定升華至另一境界:「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竇5:3)」。祂要求我們摒棄佔有慾,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自由地去給與。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方濟各宣佈慶祝慈悲禧年詔書(4)

慈悲的面容(Misericordiae Vultus) 教宗方濟各 信訊 恭譯 17. 這禧年的四旬期也應更強烈地活出其作為慶祝和經驗天主仁慈的有力時間。在四旬期的幾個星期中,我們有多少頁的《聖經》可供默想以重新發現天父的仁慈面容!米該亞先知的話,尤值重溫:上主啊!祢是個除免罪咎和寬恕罪過的天主,祢不會永遠保留祢的忿怒,祢卻喜歡展現仁慈。上主,祢將回到我們這裏並憐憫祢的子民。祢將踏碎我們的罪咎,並把我們的罪過拋到海底(見7:18-19)。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方濟各與慈幼會胡子義神父

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5月13日公開接見活動期間特意與慈幼會胡子義神父見面。陳日君樞機於社交網站Facebook透露,他門晉見教宗時向教宗聖父介紹這位年過100歲,來華傳教80年,並為癩病人服務60年的慈幼會友。教宗方濟各並親吻了胡子義神父的手。(圖:CNS photo/Paul 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