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葬香港主教座堂

(公教報訊)教區三月二十五日於堅道主教座堂,為香港的和主教(1894-1904年出任香港宗座代牧)及白英奇主教(1951—1969年出任教區主教)舉行安葬禮儀,把兩人從意大利遷來的骨灰,下葬至福傳小堂的地下墓穴,讓信眾紀念。
禮儀由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宗座外方傳教會代表,及多位神父及信徒參禮,他們共同為香港教會祈禱,並感謝兩主教的貢獻。
和主教原葬於其家鄉碧嘉木(Bergamo)、白主教原葬於萊科(Lecco),經宗座外方傳教會及意大利當局的協助,起出遺體及火化後,把骨灰運回香港。
和主教生平
和主教(Luigi Piazzoli, 1845-1904)是香港第二任宗座代牧。他一八四五年五月十二日生於意大利碧嘉木,六四年加入當地修院,六八年晉鐸,屬米蘭外方傳教會。
經過一年的培訓後,和主教一八六九年起程來港,並於同年十二月抵港,並被派到中國內地服務,期間主要居於汀角;七五至七七年他出任大陸地區主管。一八九一年他因健康欠佳返回香港。這位傳教士富有語言天份,能操六種歐洲語言、三種中國方言。
和主教一八九二年繼承了穆神父,在港出任羅馬傳信部代表處的總務長。
一八九四年,香港發生嚴重鼠疫,染疫者眾,大批人離開香港。和主教那時候親自與其他神父修女前往醫院,探訪病人,為垂危者施行聖事。
一八九五年,和主教獲任命為香港的宗座代牧,同年晉牧,接替高主教(Raimondi)。
在和主教領導下,天主教會提升了在九龍半島的牧民工作,以應付人口增加。和主教關心教徒的信仰生活,會到主教座堂聽告解,有時候更聽上三、四小時。
一九○四年他因病情嚴重而返回意大利,同年十二月安息主懷,終年五十九歲。
和主教為人謙遜端莊,平易近人,充滿熱誠與愛德,願意親近基層人士,獲得群眾愛戴。
白英奇主教生平
白英奇主教(Lorenzo Bianchi, 1899-1983)是香港教區第二任主教,他一八九九年四月一日生於意大利布雷沙的歌丹諾高奇,一九二二年晉鐸,屬宗座外方傳教會(米蘭外方傳教會)。
白主教於一九二三年九月來港,隨即前往惠州及海豐一帶傳教,四九年獲任命為香港教區助理主教,其時政局不明朗,但他仍無懼時局回惠州傳教。
一九五○年白主教與幾位意大利傳教士在海豐被拘禁,至五一年香港恩理覺主教(Enrico Valtorta)逝世,白主教仍無法回港處理教務,直至一九五二年他才獲釋。
五十年代大批內地新移民來港,白主教致力救濟難民,成立香港天主教福利會;他同時又推動教育與慈善工作。
白主教任內,本地天主教徒人數由二萬四千多人增加至二十五萬人;他集合本地教友團體,於一九五九年組成教友傳教總會(教友總會的前身),鼓勵教徒福傳。他出席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回港後,致力落實教會的革新工作,推動基督徒合一,促進禮儀改革等。
白主教品性謙和,關心貧弱,一生亦熱愛中國教會,他爭取由國籍司鐸管理香港教區,本地教會亦於一九六七年祝聖徐誠斌為輔理主教──本地教會的首位國籍主教。
白主教為香港教會打下基礎後,一九六八年呈辭獲准,次年返回意大利,回鄉後他仍惦念中國,每天在彌撒中為香港、海豐和惠州祈禱。一九八三年二月十三日白主教安息主懷,享年八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