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接見亞美尼亞主教

只有作出具體修和行動,才能醫治各種創傷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9日接見亞美尼亞天主教會教務會議的20位主教,向他們提到這個主日4月12日他將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彌撒,紀念100年前亞美尼亞人遭屠殺的悲慘歷史。教宗強調,只有作出「修和與和平的具體行動」,才能對亞美尼亞人遭屠殺歷史的「解讀」達成共識。 100年前,150萬亞美尼亞基督徒因不放棄自己的信仰,而遭奧斯曼帝國統治者屠殺。教宗分擔亞美尼亞主教們的痛苦,他提到這個主日的彌撒說:「我們將呼求天主以祂的慈悲幫助眾人本著對真理和正義的愛,醫治各種創傷,使那些對這悲傷事件的解讀尚未達成合理共識的國家,能加速修和與和平的具體行動。」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評論:放眼望四周

他真的可以影響世界? Pedro Daniel Oliveira 著 本報譯 看到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最近被《財富》雜誌選為全球第十位傑出領袖,我登時感到驚奇和詫異,更意識到塑造公眾輿論對這個世界是如何的重要,才導致分析有這麼大的誤差。 南華早報高級專欄作家盧綱(Alex Lo)也有評論這些粗淺分析,他說:「很難想像在同一文章同時弄錯這麼多關鍵的事實,可是《財富》雜誌這篇有關黃之鋒的佈道,它是做到了。 盧綱引用《財富》雜誌對黃的評論:他的非暴力抗議言論和積極的理想簡直令在場的人振奮,引至癱瘓香港三個月。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來自南蘇丹的信

愛畢竟是戰無不勝的 田默迪神父 親愛的朋友們: 教會正在慶祝耶穌生命的高峰,即基督的死亡與復活,這正是我們的信仰的中心。 我在去年聖誕節給各位的共同信中,已經省思過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不認識天主之國的宣告以及耶穌復活的奧蹟,那麼慶祝基督的誕生也就沒有甚麼意義。現今的世界不太平安,但我認為我們必須經過這個階段才能產生突破,進而達到更深的合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朋友們,劇本是這樣寫的

「你們到底說什麼?」 文祖賢 著 何紹玲 譯 聖路加福音第24章有載:「就在那一天,他們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莊去,村名厄瑪烏,離耶路撒冷約六十〔斯塔狄〕。他們彼此談論所發生的一切事(13-14節)。」 跟着的幾節我們便看到他們正談論什麼:「就是有關納匝肋人耶穌的事。衪本是一位先知,在天主及眾百姓前,行事說話都權力。我們的司祭長及首領竟解送了衪,判了衪死罪,釘衪在十字架上。我們原指望衪就是那要拯救以色列的。」(19-21節)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回應教宗的要求

走出自己 走向邊緣地帶 陳修士 教宗在奉獻生活年致所有度奉獻生活者牧函的開篇這樣說道:「讓我們一起感謝天父,是他召喚了我們跟隨耶穌,完全接受福音,並為教會服務,他把聖神傾注在我們心中,賜予我們喜樂,使我們向世界見證他的愛和慈悲。」在牧函中,教宗對教會成員有一個誠懇的要求,就是「走出自己,走向邊緣地帶。」教宗說:「讓我們走出去,尤其邊緣地區,有的人不是因為信仰離開教會,而是教會對他們關心不夠才離開教會。」教宗還在《福音的喜樂》通喻中指出:「教會的成長不是靠人數的增加,而是吸引力」;教宗強調:「教會要以窮人為選擇物件,並且譴責『強者的規則』。他說「為什麼無家可歸的老人凍死街頭無人關注,但股市大盤才跌了兩點就成了新聞?」這就是窮人被排斥在外的例子。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

復活 生命的重生;罪赦 人生的重生 梁展熙 上主日禮儀讓我們按時序地讀了《若望福音》中遲疑不信的多默的故事。按《若》的脈絡此事發生於耶穌復活後八天。禮儀日子與福音敘述的日子吻合。但今天就不同了,復活主日已距離我們十四天了,禮儀反而讓我們回到耶穌復活的那一天,就是《路加福音》中厄瑪烏二徒在見過耶穌顯現後,回耶京匯報宗徒們的敘述。故事詳情大家都大致了解,我也不贅述了。單讀《路》的這段敘述,重點大概是復活的耶穌絕非鬼魂,而是有血有肉可進食有軀體的耶穌。這都是對的,沒有問題。只是,若把禮儀為我們安排的其他讀經一併來看,就似乎禮儀還想給予我們別的訊息。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11)

文德泉蒙席 著 馬六甲首位本土耶穌會士 聖人於一五四五年第一次來馬六甲的時候遇到了他,並把他當成了助手。 聖人每天早上拿著一個小鈴走遍馬六甲的橫街小巷,招喚小孩子去山丘聖母小堂學道理,而其中的一個小孩就是保祿高美士,他當時只有十歲。 聖人每天用一個多小時教導他們要理及經文和唱歌。而保祿則大聲重覆聖人的說話給其他小朋友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