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洛迪古修女(Sister Maria de Guadalupe Rodrigo) 中譯/吳志濠 以前,這名男士每天都會前往主教座堂參加彌撒:玫瑰經和彌撒。他跟我們敘說了他的故事。年幼時,他已經是基督徒,但對信仰的認識不深。他不祈禱,是名副其實的膚淺年青男子。當他十四歲時,他的朋友們邀請他去聖堂。他卻回答說:「不,不,我不去聖堂的。」
鴨仔訪澳
──聞名世界的「黃仔小鴨」於上星期五(4月29日)在澳門科學館與觀音蓮花苑之間的海面與澳門公眾會面。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的黃鴨風潮自2007年起已經巡遊了世界多個國家。是次活動將於5月27日結束。 Benedict Keith Ip
澳門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世界傳播節 第五十屆世界傳播節將於耶穌升天節(本年五月八日)舉行,主題為:「傳播與慈悲:與人相遇˙果碩豐盈」。
救恩史 -- 教會時代 十九
Light in the Dark Ages – Monks & Barbarians
澳門公教教育之里程碑 -「教區天主教教育委員會」正式成立
(本報訊)為傳揚天主教全人教育的理念,制定本澳天主教學校在宗教教育、倫理教育及福傳上的方針,並團結所有天主教學校,一同完善上主派遣的育人工作。天主教澳門教區於2016年4月18日正式成立「教區天主教教育委員會」(簡稱:教委會),同日晚上舉行了成立彌撒,祈求上主的帶領,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以仁愛的心去教導學生,陪伴及引導著他們成長。
教宗公開接見 – 基督徒不可與罪妥協,但對罪人要慈悲為懷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20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約3萬人在場出席。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探討耶穌在福音中有關慈悲的教導,強調基督徒決不可與罪妥協,但對罪人卻要慈悲為懷。
教宗向猶太人祝賀逾越節 – 願彼此間的友誼日益加深
(梵蒂岡電台訊)猶太人將於4月22日晚至30日晚慶祝逾越節。教宗方濟各特此機會致函羅馬猶太團體經師長里卡爾多•迪塞尼(Riccardo Di Segni),向他們致以「最美好的祝賀」。教宗再次為他今年1月17日在羅馬猶太會堂受到「友好款待」而表示感謝。
梵蒂岡討論修訂《世界主教會議準則》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18日至19日在梵蒂岡主持了世界主教會議總秘書處第十四屆常務委員會的首次會議。與會者討論了聖座部會首長、各主教團、東方禮教會和修會長聯會所建議的下屆世界主教會議常規會議將討論的議題。經過廣泛討論後,與會者擬定了一些有待教宗進一步評估的議題。
教宗發表視頻訊息慶祝兒童禧年 – 生活中缺少耶穌就如同失去了信號
(梵蒂岡電台訊)意大利各個教區的7萬名青少年以及來自西班牙、法國、韓國、阿爾巴尼亞、比利時、阿根廷、智利、德國、葡萄牙和美國的600名兒童4月23日晚聚集在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兒童禧年」慶祝活動,在音樂與見證中學習「慈悲如同天父」。教宗方濟各特此機會向他們發表視頻訊息,勉勵他們要懂得寬恕,忘記自己所受的委屈,跟隨基督,做慈悲的見證人。 教宗首先感謝他們踴躍前來羅馬參加「兒童禧年」慶祝活動,並對自己無法親自出席表示歉意。 當天上午,這些青少年在聖伯多祿廣場領受了修和聖事並跨越了聖門。教宗因此勉勵他們說:「你們不可忘記跨越聖門表示與基督相會,基督把我們引入天父的愛內,要求我們成為慈悲的人,慈悲如同天父。」 教宗然後談到青少年頭巾上的標語「身體慈悲善舉」。他解釋說:「慈悲善舉是一些簡單的舉動,每日生活的舉動,讓我們從許多人的面容上認出耶穌的面容。他們當中有些是和你們一樣的年輕人,他們遭受饑渴之苦,成了難民、外鄉人或病人,需要我們的幫助和友情。」 「慈悲待人意味著懂得寬恕」。有時候,在家裡,在學校、堂區、體育館或娛樂場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有人對我們無禮,我們覺得被冒犯;或者我們在急躁的時候也會冒犯別人。教宗指出:「我們不能總是忌恨或想要報復!這種心態一無是處:它是侵蝕我們靈魂的蛀蟲,不會讓我們感到幸福。我們應該寬恕!寬恕並忘記自己所受的委屈,這樣我們才能明白耶穌的教導,做祂的門徒和慈悲見證人。」 最後,教宗把耶穌比作手機信號,勉勵青少年不要自我封閉,而要在世上講述真實與美好的事。教宗說:「很多次,當我必須給朋友打電話的時候,卻聯繫不上對方,因為沒有信號。我相信你們也遇到過相同的情況,手機在有些地方沒有信號。你們要記得,如果你們生活中缺少耶穌,就如同失去了信號!你們將無法通話,陷入自我封閉。我們要始終處在有信號的地方!例如:在家裡,在堂區和學校,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有好話和真話要說。」
慈幼會中華會省代表大會
(公教報訊)鮑思高慈幼會中華會省3月28日至4月2日在長洲慈幼靜修院舉行會省代表大會,會上奠定會省重視會士的神修、團體以及為最貧苦青年為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