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一(9日)接見了意大利瑪切拉塔(Macerata)大學的師生們。他在講話中以普世教會近現代的兩位大師紐曼樞機(John Henry Newman)和利瑪竇神父(Matteo Ricci)為例,特別與師生們分享了自己對教育的認識和看法。
國際 World
教宗聖母喜樂經:我們要找時間聆聽天主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8日)在誦念《聖母喜樂經》(Regina Caeli)前講解了當天福音中善牧與羊群的圖像(參閱若10:27-30),以三個動詞概述我們與上主的關係,即:聆聽、認識和跟隨。教宗首先指出,上主始終主動發言,羊群聽祂的聲音;然而,唯有當我們願意敞開心扉、順從上主、騰出時間來對話時,共融才會產生。
第二屆世界祖父母和長者日文告
第二屆世界祖父母和長者日文告教宗:祖父母和年長者是溫柔革命的工匠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於週二(10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第二屆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文告,主題為「雖已年老,仍然結果」(詠92:15)。今年將於7月24日慶祝這節日。教宗在文告中勉勵年長者成為「和平相處和關注弱小的導師」,同時也邀請堂區和團體行慈悲善工,探望孤獨的長者。
教宗坐輪椅履行職務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上週二(3日)透露,因膝患問題而影響行走,將進行一項小型手術,聖座亦公布延遲教宗原定六月牧靈訪問黎巴嫩的行程。自今年聖周開始,教宗明顯受膝患疼痛影響而行動不便,期間沒有主禮多項禮儀。然而,教宗早已在 1 月底首次宣布了他膝蓋疼痛的消息。
匈牙利明愛幫助逃離戰爭的人
(梵蒂岡新聞網訊)匈牙利主教團秘書長托特(Tamás Tóth)蒙席日前向《梵蒂岡新聞網》描述匈牙利明愛的工作時表示:教宗方濟各邀請眾人在聖灰禮儀瞻禮為烏克蘭和平守齋時,匈牙利教會就即刻做出回應,來應對正在發生的災難,這是精神和物質上的回應。人口不到一千萬的匈牙利正面對難民潮,到目前為止已有大約70萬人抵達該國。托特蒙席指出,「對一個小國家,比如匈牙利,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目。感謝天主,在不同組織和國家當局之間有非常美好的合作,這樣,我們才有辦法竭盡所能」。
教宗致函塔瓦德羅斯宗主教
教宗致函塔瓦德羅斯宗主教:願聖神使我們比以往更團結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二(10日)在東正教科普特禮教會和天主教友誼日的機會上,致函埃及東正教科普特禮宗主教塔瓦德羅斯二世(Tawadros II)。他在信函中表示,這一天是更新對友誼的承諾和努力的契機,也是在受戰爭和疫情痛苦的這些日子裡為「人類家庭」祈求「慰藉」的時機。這友誼日有助於強調兩個教會之間「在基督內的永恆友誼」。 此外,兩個教會也要為明年慶祝的兩個重要日子作準備。教宗提到的兩個重要日期是:他和塔瓦德羅斯二世宗主教在梵蒂岡首次會晤10週年,以及1973年5月保祿六世教宗和謝努達三世(Shenouda III)的歷史性會晤50週年。 教宗多次引用若望福音中的言語,來強調友誼的確切含義:「留意基督的訓誨——『你們如果實行我所命令你們的,你們就是我的朋友』——我們就能繼續基督徒兄弟情誼的朝聖之旅」。教宗寫說,「友誼是實現基督徒之間團結的最可靠的途徑,因為在這裡我們看到基督自己的面容,祂不再稱我們為僕人而是朋友,祂祈求願眾人都合而為一」。 另外,教宗保證始終在精神上與埃及東正教科普特禮教會同在,並依靠聖亞大納修的轉禱,這位「聖人的生命和教導」啟發我們兩個教會,引導我們走上「圓滿可見的共融道路」。在聖神降臨瞻禮來臨之際,教宗懇求聖神,願「祂使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團結,把祂的慰藉的恩典賜予我們人類家庭,尤其是在受疫情和戰爭痛苦的這些日子裡」。
教宗:重新發現家庭生活的價值
(梵蒂岡新聞網訊)宗座社會科學院於上週三至五(4月27日至29日)在梵蒂岡舉行全體會議,主題是「作為親情關係的家庭:愛的挑戰」。在上週五大會結束之際,與會者集體晉見教宗方濟各。教宗在講話中,談到該次大會主題的核心,聚焦於婚姻與當今家庭面臨的挑戰。
教宗5月祈禱意向:請為年輕人的信仰祈禱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發布五月份祈禱意向,呼籲全球信友在這個月裡,特別為年輕人的信仰祈禱。教宗說:「在談到家庭時,我想先跟年輕人說說話。當我思考你們年輕人可以認同的模範時,我腦海裡常會浮現出聖母瑪利亞的形象。我想到她的勇敢、她聆聽的能力,以及她獻身服務的精神。」
馬耳他騎士團醫療中心為黎巴嫩病患提供服務
(梵蒂岡新聞網)黎巴嫩持續的經濟危機,再加上新冠疫情大流行和2020年8月4日貝魯特港大爆炸所造成的後果,已將全國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拖入貧困線以下。在多重危機的打擊下,國家的醫療衛生系統深陷困境。
教宗接見愛爾蘭大學生:要在校園内推動相遇文化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週三(25日)接見了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天主教駐校司鐸團體的學生們,勉勵他們將實踐「相遇文化」作為首要的使命:「不只是看,也要『注視』;不只是聽,也要『用心聽』;不要與人擦肩而過,而是『停下來』,與他們打交道。只有這樣才能落實『相遇文化』。」這些學生在慶祝該大學建立駐校司鐸團體50週年的機會上,前來梵蒂岡晉見教宗方濟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