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亞社訊)韓國教會人員表示,為紀念韓國首位殉道聖人金大建誕辰200週年,梵蒂岡將在聖伯多祿大殿外豎立金大建的聖像。 自從教宗教方濟各接受了宗座聖職部部長、大田教區俞興植總主教的提案以來,聖像的準備工作一直在進行中。
國際 World
印尼教會推廣著名的阿斯馬特木雕
(天亞社訊)印尼最東部巴布亞地區的一個天主教教區組織了一個文化節,以幫助當地原住民部落群體推廣和銷售他們著名的木雕和雕塑。 阿斯馬特波克曼節於本月6至12日舉行,由阿加茨暨阿斯馬特教區與阿斯馬特區政府合作舉辦,此前文化節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中斷了兩年。
教宗方濟各2022 年普世傳教節文告
教宗方濟各2022 年普世傳教節文告「你們將為我作證人。」(宗1:8)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正如《宗徒大事錄》記載的,這些話是復活的耶穌在升天前,與祂的門徒們最後一次談話時說的:「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猶太和撒瑪黎雅,並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宗1:8)。這也是 2022 年世界傳教節的主題,一如既往,幫助我們活出教會具有「傳教」本性的事實。今年,還給了我們一個善度教會生活和使命中幾個重大紀念日的機會:傳信部(今天的聖座萬民福音傳播部)創建 400 周年;宗座信仰傳播善會創建 200 周年;及其與聖童善會和聖伯多祿宗徒善會,一同被確認為「宗座」善會 100 周年紀念。
韓國教友辦馬拉松賽促進友誼對抗孤獨
(天亞社訊)南韓數百名天主教徒參加了一場名為「熱愛生命」的馬拉松賽,藉此呼籲促進家庭成員和鄰人間更好的關係,減少個人的孤獨感。
「今日之聖德」學術研討會
「今日之聖德」學術研討會聖人將福音融入各自的文化 (梵蒂岡新聞網訊)在以「今日之聖德」為題的學術研討會上,羅馬第三大學教授科斯塔(Cecilia Costa)女士,以及聖座新聞室前主任、梵蒂岡拉青格基金會主席隆巴爾迪(Federico Lombardi)神父於10月5日、會議第三天發表講話。科斯塔女士講述了聖德與當今文化的危機,隆巴爾迪神父提出分辨聖人芳表的重要性。
教宗:大公會議教導教會要謙卑地與子民同在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於週二(11日)黃昏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紀念梵二大公會議隆重揭幕60週年。教宗在講道中指出,教會基本重要的是愛天主、以慈愛關懷衆人、謙卑、喜樂和團結。
教宗冊封兩位新聖人
教宗冊封兩位新聖人「克服自我的誘惑,活出真正的同道偕行」 (梵蒂岡新聞網訊)五萬名信友上主日(9日)齊集聖伯多祿廣場,喜迎普世教會的兩位新聖人:斯卡拉布里尼(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和慈幼會澤德修士(Artemide Zatti)。教宗方濟各在講道中指出兩大重點:「並肩前行」和「心存感激」。教宗邀請眾人克服以自我為準則的誘惑,真正做個「同道偕行」的教會、包容眾人的社會。談到常懷感恩的重要性,教宗期勉要克服不滿情緒和冷漠待人的誘惑。在此機會上,教宗特別提到排斥移民的現象,稱這是種犯罪。
教宗:澤德修士畢生為服務病患奉獻
(梵蒂岡新聞網)10月8日星期六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慈幼會終身修士、真福澤德(Artemide Zatti)封聖的前夕,在保祿六世大廳接見慈幼會大家庭的成員。教宗的講話圍繞着新聖人的四大特質展開,即:移民、窮人的朋友、慈幼會終身修士,以及聖召的代禱者。
【週三公開接見】教宗:渴望是分辨我們方向的指南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12日)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靈性分辨為要理講授的主題。這一次,教宗講解了「渴望」這個關乎分辨的因素,指出「分辨是一種尋找的形式,尋找則總是出於我們缺乏卻又熟悉的某件事」。渴望「是對一種圓滿的向往,這是永遠不會達致完全的圓滿,是天主臨在於我們内的標記」。
日眼科醫生為越南窮人帶來光明獲麥格賽賽獎
(天亞社訊)來自日本的服部匡志是今年獲得麥格賽賽獎的三位得獎者之一。該獎項每年頒給致力改善社會的亞洲傑出人士和組織,被譽為是「亞洲的諾貝爾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