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及英譯/文祖賢 中譯/吳志濠 jmom.honlam.org 2015年12月19日,道生會(Insitute of the Incarnate Word)駐敘利亞的Aleppo的洛迪古修女(Sister Maria de Guadalupe Rodrigo),按西班牙聖斯巴斯安教區【Diocese of San Sebastian,(www.elizagipuzkoa.org)】的邀請,應邀接受訪問並講述敘利亞的真實狀況。號角報徵得了聖斯巴斯安教區的批准,於一連數週登出其採訪內容的英文和中文版本。以下是第一部分。
國際 World
專訪新任澳門教區主教李斌生 :「我知道我將會得到協助」
José Miguel Encarnação(安卡納) 也許大部分澳門教友們還未從上星期六1月16日傍晚於澳門主教公署公布黎鴻昇辭任澳門教區主教中恢復過來。教宗方濟各並隨即公布由香港教區輔理主教李斌生接任。黎主教因年齡,「健康理由及醫療需要,決定辭去澳門主教職務,並向教宗呈辭」。教廷新聞辦公室於澳門時間上星期六晚上七時公布了聖座的決定。李主教在1月17日星期一於澳門主教公署對本報回應了與他任命相關的問題。
專訪新任澳門教區主教李斌生 :「我知道我將會得到協助」
José Miguel Encarnação(安卡納) 也許大部分澳門教友們還未從上星期六1月16日傍晚於澳門主教公署公布黎鴻昇辭任澳門教區主教中恢復過來。教宗方濟各並隨即公布由香港教區輔理主教李斌生接任。黎主教因年齡,「健康理由及醫療需要,決定辭去澳門主教職務,並向教宗呈辭」。教廷新聞辦公室於澳門時間上星期六晚上七時公布了聖座的決定。李主教在1月17日星期一於澳門主教公署對本報回應了與他任命相關的問題。 有關教廷新聞辦公室在澳門發表的公告請參閱今期第三頁。
教宗方濟各第四十九屆世界和平日文告(2016年1月1日): 克勝冷漠 贏得和平(三)
教宗方濟各 促進團結互助和感同身受的文化以克勝冷漠 6. 團結互助,作為一種倫理德行和社交心態、個人皈依的成果,所要求的是負責教育和培育的各持份者都要致力參與。 我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家庭蒙召的首要任務就是教育。家庭是活出和傳達愛和手足之情、共同生活和共享一切、關心及照顧別人的首個地方。家庭也是傳遞信仰的優越氛圍,從母親教導子女的首個簡單敬禮行動開始【25】。
宗座委任狀
以下為本報提供澳門教區主教李斌生的宗座委任狀非官方譯本以便讀者查閱。 方濟各主教,天主眾僕之僕:致可敬斯德望李斌生昆仲,原Moesia隆威教區領銜主教兼香港教區輔理主教,現任澳門主教。謹祝安康,並賜宗座遐福。
神學展望(慈悲特別禧年系列): 《天主的名字是慈悲》
梁展熙 教宗方濟各於本週二(1月12日)接受意大利記者托尼爾里(Andrea Tornielli)的訪問成書出版:《The Name of God is Mercy》《天主的名字是慈悲》【註】。這段長達百頁的訪問,以問答形式,既點出了教宗要定立慈悲特別禧年這思想的來源及重點,更可說是說明了他認為教會在現代世界中應扮演的角色。他指出,教會應更緊密地跟隨耶穌的榜樣,「走進黑暗中」,畢竟那裏是今天許多人生活之處。 教宗方濟各同時尖銳地回應那些批評他聚焦於天主慈悲的廣闊無邊、並認為這焦點模糊了教會教導的教會高層。教宗把這些批評比擬為耶穌「從那些只習慣事物要依從他們已先入為主的觀念和儀式上的潔淨,而不是讓自己因意想不到的事實、因一份更偉大的愛或一個更高尚的準則所驚奇的人」那裏所聽到的「憤怒的竊竊私語」。
巴黎恐襲:一名年輕天主教徒的公開信
「憑著我所有信德的助佑,我祈求上主前來給我支持,前來幫助我們寬恕你們。」 我今年十八歲,是一名天主教徒。今天,一如每個星期一,當我下課時,我會在咖啡店的露天座位享受咖啡。真的沒有甚麼出奇的事。這杯咖啡的味道跟上星期沒有分別,女侍應的微笑也沒有不同,而常客都坐在同一張桌旁。一如每個星期一,我從自己的袋中拿出報紙,近乎機械般地,飛快地流覽新聞的標題。
耶穌會難民服務社 : 響應教宗的慈悲號召,推動新的教育計劃
(梵蒂岡電台訊)耶穌會難民服務社12月11日在梵蒂岡電台馬可尼會議廳召開記者會,介紹新的全球教育計劃,題名為「行動中的慈悲」(Mercy in Motion)。這項舉措旨在於2020年以前為22萬難民提供教育,所需募集的經費高達3500萬美元。耶穌會難民服務社成立已有35年,遍布在全世界60幾個國家。
與Lucio Brunelli的一席話 : 新聞中的耶穌
文/Aurelio Porfiri 譯/何紹玲 天主教會與傳媒的關係一向也不太和諧,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十年。教會既不能漠視傳媒在現今社會的力量、潛質和影響力;但當矛頭針對醜聞尤其牽涉教會中男女間的問題時,教會必用同樣的力量、潛質和影響力去奮力抵抗。在最近的幾十年,不少報章頭條也會刊登世界各地這類新聞,教會便會不遺餘力地去反駁,用盡所有媒介,包括電台、電視、網絡、報章雜誌等等。在傳播媒介裏,天主教會的勢力也不弱。
教宗方濟各第四十九屆世界和平日文告(2016年1月1日): 克勝冷漠 贏得和平(二)
教宗方濟各 受全球化冷漠所威脅的和平 4. 對天主的冷漠超越個人的私人和精神層面,衝擊公共和社會層面。正如本篤十六所重申:「在天主的光榮和在大地上的人類的平安之間,有著一份緊密的關係」【13】。的確,「當人缺乏對超性事物的開放,便很容易成為相對主義的犧牲品,難以履行公義、為和平工作」【14】。對天主的忽視和否認,使人不再承認任何自己以外的標準,而只視為自己為規範,這已產生了無可計量的殘忍和暴力【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