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6年的統計,全球約有9萬名基督信徒因信仰而喪生,成為世界上受迫害最嚴重的宗教團體。這個數字相當於每6分鐘就一名基督徒死亡;但事實上已從2015年開始有所下降,當時估計數字約為105,000。
國際 World
希特勒的教宗?
文:John Burger 譯:何紹玲 近期有新的數據湧現,全可以為庇護十二世平反,終可洗脫他是「希特勒的教宗」那形象。 大多數歷史學家現在都承認派契利(Pacelli – 庇護十二世之原名)在對抗納粹主義和保護猶太人這方面的努力。 1937年的聖枝主日,全德國的天主教堂公佈了一篇從沒人聽過的信息,這信息來自宗座,用的是德文,不是以往一般的拉丁文。
新聞簡訊
教宗接見歐盟首腦:投資生命、家庭和青年 (綜合報道)歐盟各國首腦上周六(25日)在羅馬慶祝《羅馬條約》簽訂60週年。該條約是歐洲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進程的起點。教宗方濟各藉此機會,於前一天(24日)在梵蒂岡接見了歐洲領袖,談及統一、團結、尊重生命和家庭、基督徒的根源、保護工作和青年、接納移民等主題。 教宗回憶1957年當時簽訂《羅馬條約》的情境:「那是一個充滿期待和希望、激情與擔憂的日子。」他表示,建立歐洲的想法包含著人類的形象和責任,而人類具有福音友愛的酵素,以及數千年來人類始終對真理和正義的渴求。 教宗其後又談到基督宗教對歐洲的重要性:「歐洲文明始於基督宗教,少了它,尊嚴、自由和正義等西方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將變得不可理解。」他引用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歐洲的靈魂即使在今天依然保持統一,因為大家除了共同的起源之外,都秉持同樣的基督徒價值觀、人性價值觀。例如:人的尊嚴、對正義和自由的深切感情、勤奮、主動精神、熱愛家庭、尊重生命、容忍、渴望合作與和平。這些都是歐洲的重要特徵。」 教宗談到目前的危機,強調這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刻,同時指出歐盟現時面前的挑戰,而這些現實中的問題,都能在歐盟之父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基礎中找到答案:「這些答案我也已經說過,即以人為中心、積極團結、向全世界開放、追求和平與發展、向未來開放。因此,我們不僅要聆聽個人的要求,也要聆聽社會和組成歐盟各族人民的要求。」 教宗因而強調,歐盟首先要成為人的團體、人民的團體,以作出團結之效。同時,教宗又說明要向青年人開放、投資家庭、尊重良知和公民理想、為生兒育女的機會提供保障、捍衛生命;歐洲就能重新找到希望。
教宗下月訪花地瑪 將宣布兩牧童封聖法令
(梵蒂岡電台訊)普世教會將喜迎36位新聖人和40位新真福。其中那兩名親眼目睹花地瑪聖母顯現的小牧童,真福方濟各(Francisco Marto)和雅仙達(Jacinta Marto)也即將封聖。教宗方濟各3月23日上午接見了聖座封聖部部長阿馬托樞機,授權該部會頒布相關法令。
教宗慰問倫敦襲擊受害者 各宗教斥屬野蠻暴行
(綜合報道)英國倫敦國會大樓上周三(22日)發生恐怖襲擊,造成5死、逾40人受傷,當中至少7人傷勢嚴重。教宗方濟各在悲劇發生後向英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暨西敏寺總主教尼科爾斯(Vincent Nichols)樞機發唁電,慰問受害者。
教宗清晨彌撒:別在告解亭竊取假寬恕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周二(21日)於平日彌撒中談及修和聖事,強調被寬恕和寬恕人是一項難以理解的奧跡。他指那些視修和聖事為乾洗店的人,只打算將在良心上除去表面的污漬,但其實他們並沒有覺得所犯的罪感到羞愧。
聖墓大殿華蓋修繕工程將於復活節前竣工
(鹽與光訊)歷時九個月的施工,耶路撒冷聖地聖墓大殿華蓋修輯工作即將竣工,預料復活節前完成。
教宗三鐘經:四旬期我們應做修和的匠人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9日)如常帶領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友頌唸三鐘經,期間勉勵眾人在四旬期親近耶穌,藉著傾心交談的祈禱與祂相遇,做修和的匠人、和平的工具,又特別為秘魯遭遇洪災的人民祈禱。
如何成為一名好的告解神父? 教宗方濟各的3個建議
教宗方濟各上週五(17日)與多位告解神父,參與由宗座聖赦院(Apostolic Penitentiary)舉行的年度課程。同日晚上舉行「24小時奉獻給上主」活動,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懺悔禮儀。教宗在禮儀前先領受告解聖事,其後親自聽取7名平信徒的告解。 在與告解神父的會晤中,教宗指出真正的告解亭是「慈悲的法庭」,也是透過這告解亭而獲得不可或缺的良藥,即天主的慈悲。然後,教宗談及三個能指引告解神父工作的特徵:
細看南蘇丹的饑荒警報
(臺灣聯合新聞網訊)2017年2月20日,聯合國發出警告:非洲國家南蘇丹北部的「團結邦」(Unity state),已有兩個縣市、一共10萬人口,正式進入「饑荒」狀態。這是繼2011年的索馬利亞大饑荒後,時隔6年國際社會所收到的第一起饑荒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