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時間以來不斷地接觸,以商討共同關心的教會問題,推動進一步的合作關係。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部門副秘書長卡米萊利蒙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上週六(22日)於北京進行一次會談,並簽署一份臨時性協議。 在今次的會談期間,兩位雙方代表簽署了一項有關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定。該項臨時性協議是一個循序漸進和相互靠近的成果,是經過漫長過程的慎重商討後簽署的,協議也將就其本身的落實情況進行定期性的評估。該協議涉及教會生活極其重要的主教任命問題,並為更廣泛的雙方合作創造條件。
國際 World
梵蒂岡舉行第二屆教理講授國際會議 期望傳道員以「活」的方式推動教理講授
(本報訊)第二屆教理講授國際會議(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atechesis)9月20至23日於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舉行,今年的主題為「傳道員:奧蹟的見證人」。來自全球48個地區及國家逾1500名傳道員前往梵蒂岡參與此項盛事,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及主教座堂助理主任司鐸柴浩東神父代表出席,期望將會議中的得著帶回澳門,並應用到各堂區及團體中。 為期四天的大會內容圍繞《天主教教理》卷二「基督徒奧蹟的慶典」,邀請到多位學者,在不同文化與挑戰等情況下,一起探討實踐釋奧教理與培育的一些方式,當中包括「奧蹟光照基督徒的臨在」與「基督徒入門及宣講式的教理」等議題。
教宗呼籲普世教會以祈禱陪伴中國天主教徒
(梵蒂岡新聞網訊)臨時協議獲簽署後,隨即引起全球關注及爭議,各種言論不停發酵。教宗方濟各週三(26日)在公開接見活動中談及他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的文告,期望在中國的教會得以開始一個新的歷程,這將有助於醫治過去的創傷,恢復全體中國天主教信友的合一,更新福傳的使命。
新聞簡訊
蒙古烏蘭巴托宗座監牧黃旭東主教逝世 享年69歲 (綜合鹽與光訊)天主教蒙古烏蘭巴托宗座監牧區黃旭東(Wenceslao Selga Padilla, CICM)主教週二(25日)逝世,享年69歲。 慈幼會東亞澳地區顧問賢明漢神父(Fr. Václav Klement, SDB)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黃旭東主教在當地時間週二晚上7時許,在主教辦公室內被發現毫無生命跡象,安祥離世。當地警方仍在調查,以確定死因。
教宗訪問立陶宛 首天到仁慈之母朝聖地祈禱
(綜合梵蒂岡新聞網)正值波羅的海三國紀念獨立百週年,教宗上週六至週二(22至25日)訪問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今次是他上任以來第25次國際牧靈訪問。 教宗上週六(22日)上午抵達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獲立陶宛共和國總統達利婭.格里包斯凱特(Dalia Grybauskaitè)女士到機場迎接。他在機場接受歡迎禮後,中午與總統、政府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會面。在這個機會上,教宗籲請格外關注青年,讓青年與民族的根基緊密相連,成為國家的主人翁。
教宗方濟各在立陶宛紀念地祈禱
(綜合梵蒂岡新聞網)上主日(23日),教宗方濟各繼續進行在立陶宛第二天的訪問行程,並在考納斯主持彌撒,鼓勵人們「醫治歷史的記憶」,在當下作出貢獻。教宗在10萬多名信友面前提起西伯利亞、佔領時期,以及維爾紐斯和考納斯的猶太人隔離區。 教宗以當天的福音闡明基督徒的生活必然充滿苦難:「佔領時期、流放者的痛苦、沒有回家的人下落不明、告密和背叛的羞恥感,都令上一代的人印象深刻。」在場的許多人還能講述自己或親屬的類似經歷,「有些人甚至親眼目睹親人的信仰動搖,因為天主沒有顯示在人前保護他們」。
教宗訪問拉脫維亞:每人要深知自由的代價
(綜合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週一(24日)繼續波羅的海三國的訪問行程,從立陶宛前往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在總統府會見了該國的政府當局、公民社會與外交使團。 教宗在講話中指出,拉脫維亞因從前的分裂和衝突,經歷了社會、政治、經濟和精神上的艱辛磨難,但現時已變成一大文化、政治和船運中心,將哀嘆與悲痛轉化為歌聲與舞蹈,努力變成對話和相遇之地、和睦共處的地方,竭力展望未來。
牧靈訪問最後一站 教宗會見愛沙尼亞青年:愛呼喚著我們
(綜合梵蒂岡新聞網)9月2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抵達了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繼續他牧靈訪問的最後一站。他一抵步後,在總統府會見該國政府當局和外交使團,並指出該國數世紀以來都以「聖母瑪利亞之地」這個稱號名聞遐邇,而這稱號不僅關乎該國歷史,也是國家文化的一部分。
梵蒂岡正式承認首爾朝聖地
(天亞社訊)梵蒂岡9月14日在首爾舉行官方慶祝活動,承認南韓首都多處朝聖地為官方認可的國際朝聖地;這是亞洲首個地區的殉道者聖地獲此認可。 慶祝活動在具歷史意義的徐素文公園舉行。在那裡曾有數百個人被殺害,當中有44人已獲宣聖,另有27人已獲宣真福。
不同的道路,相同的召叫 美國父子齊回應司鐸聖召(一)
文:Clara Hatcher / 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 安德魯依芬格(Andrew Infanger)分享他司鐸聖召的歷程。 他每個主日參加彌撒,在一間教區學校讀書,用了幾個暑假參加由本篤會修士舉辦的暑假生活營。最後,他在一間規範較小的天主教大學完成學士學位。 他從未考慮過自己會成為基督徒的模範,或虔誠得足以成為司祭的一員。他有其他的在職計劃,「有時候,我在想自己是最後一名你認為會是神父的那位。」 然而,安德魯執事還有不足兩個月便接受司鐸聖秩聖事。他坐在聖方濟各沙雷氏修院,穿着黑袍;在他旁邊的,是他的父親彼得依芬格(Peter Infanger)。他們在談話時,不時向着對方微笑;當一人說話時停了一會兒,另一人會代為完成句子。明顯地,二人的關係十分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