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教會每年均在五旬節後的星期一慶祝教會之母的瞻禮,今年則在6月6日,許多本澳教友亦不忘到各堂區參與彌撒聖祭。現任教宗方濟各在2018年3月3日下令,並讓教廷禮儀及聖事部頒布法令,將「教會之母榮福童貞瑪利亞紀念日」列入《天主教羅馬禮禮儀日曆》。但其實教會之母紀念日可追溯至梵蒂岡第二次世界大公會議。
週三公開接見
教宗公開接見:丟棄老年就是背叛生命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15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當天要理講授的主題仍是關於老年。教宗在《聖馬爾谷福音》的啓發下,談了「在感恩中學習提供信仰上的喜樂服務」。
教宗公開接見:憤怒的祈禱勝過冷酷虛偽的道德說教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18日)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以《舊約》人物約伯的信德繼續論述要理講授中有關老年的主題。教宗表示,面對「過多的災難」和壓在我們身上「成堆的重擔」,如疫情和烏克蘭戰爭,約伯這樣年長者的見證對我們能有所幫助。約伯先是抗議「惡的奧秘」,然後堅信上主的溫柔及必為他伸張正義。
教宗公開接見:祖父母雖已退休,卻蘊含有待發揮的才華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11日)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以聖經人物友弟德為核心展開以老年為主題的第九次要理講授。友弟德保衛了以色列,然後回到自己的城市安度餘生,她的智慧名聞遐邇。教宗指出,當代的年長者也能從友弟德的榜樣中獲益良多:聖德芳表不僅存在於「聚光燈下的偉大事件」,它往往也能在「對困境家庭傾注的愛和支持受威脅團體的執著中找到」。
教宗公開接見:年長的基督徒要為青年持守信仰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4日)在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繼續以老年為主題,特別將注意力集中在舊約聖經中厄肋阿匝爾(Eleazar)的人物形象上(參閲加下6:18-31)。厄肋阿匝爾是一位九十高齡德高望重的長者,國王命其吃猶太法律所禁止的豬肉。厄肋阿匝爾的朋友建議他吃一塊合法可吃的肉,並假裝是豬肉,因而挽救自己的性命。但是,厄肋阿匝爾拒絕違反天主的法律,不願給年輕人立壞表樣,最終因不服從國王而被殺。
教宗公開接見:青年與長者是世界未來的橋樑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27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老年為主題。這一次,教宗講解了「納敖米,開啓未來的代際連接點」。教宗强調,「如果青年對感恩持開放態度,而長者能為他們投入新的未來主動採取行動」,各國人民就會蒙受極大的祝福。
教宗公開接見:小國應當推廣尊重與自由的邏輯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6日)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回顧了他在馬耳他的牧靈訪問。教宗再次引用聖史路加在《宗徒大事錄》裡的記述,指出保祿遭遇船難後,在馬耳他島受到「非常友善」的款待(參閱宗28:2)。教宗此行正是選擇了這句話作為格言,因為這番話「不僅為移民現象指示當走的道路」,更是普遍有助於「世界變得更友愛、更宜居」,從而拯救同在一艘船上的我們大家免於「船難」。
教宗公開接見:老年可以是一個具有靈性活力的時期
(綜合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30日)在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從西默盎和亞納這兩位充滿靈性活力的長者身上,我們學到期待的忠實使感覺變得完善,但啟發他們的則是聖神。
教宗公開接見:長者的信仰是一堂給青年生活的「要理課」
(梵蒂岡新聞網訊)據聖經記載,梅瑟高齡120歲、快要走到應許之地且生命即將結束之際,謳唱了這首頌歌。教宗方濟各週三(23日)在公開接見活動中稱之為梅瑟的信仰宣認,藉以把他與忠信天主的經驗傳給後代子孫。教宗指出,能做到這點,乃是給青年的一大禮物。
教宗公開接見:需要放慢生活節奏,以便找出交談的時間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2日)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對人的長壽作了省思,這是他第二次以老年為主題的要理講授。在活動開始時誦讀的《創世紀》中,敘述了亞當及其後裔的長壽,教宗以此談到父親、兒子和祖先之間的對比,指出這一切的核心乃是「按天主的肖像受造」的人類生命與人終將一死的脆弱性之間的張力,這是需要時間去發現的一種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