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與光訊) 在慈悲禧年閉幕之際,教宗方濟各簽署《Misericordia et Misera》(暫譯《慈悲與不幸的女人》)宗座牧函,要求各信衆繼續活出慈悲的精神,並強調結束禧年才是慈悲時代的開始。
本地 Local
教區慶祝首要主保聖母無染原罪瞻禮
(本報訊)十二月八日為教區首要主保聖母無染罪瞻禮。教區於十二月四日至六日晚上八時,在主教座堂舉行聖母無染罪三日敬禮。又於十二月七日晚上七時十五分,舉行聖母無染原罪瞻禮前夕大禮彌撒,歡迎教友撥冗參加,同敬聖母,頌謝主恩,並懇求聖母為本澳教區福傳事業轉禱。
教區禮儀委員會主辦 – 將臨期靈修聚會
(本報訊)澳門教區禮儀委員會為協助教友準備心靈,善度主基督聖誕節,將於十二月十八日(主日)下午三時至五時,在粵華中學(八樓小聖堂),舉行將臨期靈修聚會,邀請江志釗神父主講。歡迎教友和慕道者參加,有意者請以電郵方式報名cdl@catholic.org.mo
聖德蘭學校善款捐贈儀式
(本報訊)聖德蘭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培養學生有關愛社會的精神,更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致力實踐愛德,歷年來均鼎力支持明愛慈善園遊會,藉以籌募經費,援助本澳地區清貧家庭及老弱病患者。該校日前在校內舉行親子慈善園遊會,當天在師生員工及家長的努力下,大家共襄善舉,籌得款項扣除部份開支外,將善款澳門幣$115,364全數捐贈澳門明愛。
澳門教區青年牧民中心 -「2016冬至送暖行動」招募義工
(本報訊)讓天主慈悲的面容,看得見、觸摸得到。
泉仁樂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及凱暉生命教育資源中心開幕典禮
(本報訊)社會文化司譚俊榮司長11月25日主持澳門明愛「泉仁樂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及「凱暉生命教育資源中心」的開幕典禮,參觀兩所中心設施及了解其服務。 譚俊榮司長在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明愛潘志明總幹事及社會工作局黃艷梅局長的陪同下主持兩所中心的揭幕儀式,並聯同中聯辦社會工作部趙維平處長、澳門明愛袁志海服務總監,以及服務使用者代表陳燕周女士共同主持剪綵儀式。
澳門教區舉辦《讓學子經驗星光》- 星光系列宗教課本培訓日
(本報訊)由澳門教區與教區天主教教育委員會合辦《讓學子經驗星光》- 星光系列宗教課本培訓日,於上周六(即11月26日)下午二時半至六時,在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舉行。當日邀請到教委會顧問陳乃國博士,明愛宗教及靈性生活教育事務組陸雪茵老師及吳子欣老師來澳,與本澳十一所天主教學校合共六十多位宗教科老師進行交流,一同探討使用《星光系列》宗教課本的方法和本澳宗教科的未來發展。
2017年天主教澳門教區月曆公開發售
(本報訊)澳門教區編印之「二零一七年天主教月曆」,已開始在各堂區和聖保祿書局發售,掛牆式月曆每個澳門幣二十五元,而座式每個三十元。 今年月曆的十二幅圖片,是德詩雅修女的畫作。為配合二零一七年花地瑪聖母顯現一百週年,故十二幅畫作,是有關聖母瑪利亞的事蹟。
澳門教區舉行教區學校校董會委任儀式暨歡迎晚宴
(本報訊)澳門教區於本年八月推行「教區學校重整方案」,其中一項重點工作是優化現行各校校董會的組成和職能,多月來,李斌生主教聽取了教區天主教教育委員會和教區學校聯合議會各委員的意見後,積極編訂「教區學校校董會章程」,並計劃在明年年初頒布。
燒烤變朝聖-香港聖若瑟書院學生訪澳 幸與李斌生主教會面
聖若瑟書院學生於十一月廿一日到澳門舉行朝聖之旅,期間參觀多間聖堂,並有幸與本澳教區李斌生主教會面,更向主教提出不少有關信仰成長的問題。 學校的基督徒團體Christian Union今次舉辦了澳門朝聖,共有四十三名學生參與,年齡介乎十二至十七歲。按CU主席、十六歲的曾昭健(Adrian)對本報表示,團體每年都會舉辦燒烤作聯宜活動,但本屆的負責人認為燒烤意義不大,加上是學校假期,於是希望「搞大佢」,最終成為一個出境的朝聖日:「準備的工夫確實大增,但意義比燒烤多很多。」 Adrian 說,團體當中逾半會員均是初中生,離境、坐船為他們而言都有風險,加上少部分學生(大約十人)都不是教友,是次的朝聖也說是零的突破。他們抵澳後先到主教山、聖老楞佐堂朝聖,又到聖若瑟修院參觀藏珍館。劉偉傑神父中午在修院為他們舉行彌撒,又向他們解釋修院小堂內的建築。有學生節錄了劉神父的講道,表示印象極為深刻,「聖家是一個完美的家庭嗎?絕對不是,耶穌在馬槽出世,在壯年之時離家宣揚天主的愛,六旬不足,被誣告而死在十字架上,聖母瑪利亞一句也沒有埋怨過,我們要效法聖母,對家人要有最大的包容。」 下午他們又到主教府,與李斌生主教會面。當中十四歲的吳凱軒(Ian)同學形容李主教十分幽默和親民,沒有架子之餘亦與他們打成一片,「他還主動為我們解答宗教的疑問,介紹主教的工作等。」 當中有學生向李主教發問一些深入的問題,例如為何有宗教存在、天主有沒有性別、為何天主愛世人仍有地獄出現、天主的樣子是怎樣、香港與澳門宗教氣氛的分別等等,令原本五至十分鐘的會面,最終變成四十五分鐘的問答環節。 最後他們到大三巴參觀,便完成一天的澳門朝聖行程。十五歲的呂軍澤(Max)同學表示,是次行程獲益良多,又形容「不論是個人或是團體,澳門都是一個能在靜默與平安中與天主交談的地方。」他們大讚澳門的聖堂很美、對是次行程十分滿意,同時感謝天主讓他們有一次圓滿的朝聖體會。 聖若瑟書院是香港的傳統男校,由法國喇沙修士會創辦,至今已有一百四十一年的歷史,更培育出多位名人,包括「光纖之父」、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爵士也是其校友之一。 陳弘曦 (13歲) 在這次澳門朝聖旅行後,我深深感受到澳門濃厚的天主教氣氛,每個聖堂都充滿不同的設計風格。那些聖堂的設計及不同的祭器都比香港更特別,且更具歷史,作為一名輔祭,這些無不使我歎為觀止和興奮起來。 在會見李主教時,他一一回答同學的問題,當時,我不禁對他起了尊敬的心,我相信,大家也能在他的解答中找到自己的疑惑的答案。 馮毅 (13歲) 隨着澳門朝聖的結束,身為舉辦者的我們都流露出燦爛的笑容。看見我們舉辦的朝聖之旅,經過無數的障礙,畫上完美的句號,實在十分感動。我在這朝聖之旅中亦學會了很多,除了在領導方面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與李主教寶貴的對話。 最難忘是會見李主教的時候,他親切的樣貌及他的智慧,他能夠將大家心中的疑慮一一解答,讓我對天主教有更多的認識,對我的信仰也有很大幫助,向他請教一些宗教上的疑問,實在令我獲益良多。希望這朝聖之旅能每年舉辦,好讓更多非教徒相信主,走在天國的路上。 在旅途中,我們參觀了許多古色古香的教堂,帶有傳統萄葡牙建築風格的教堂給我帶來煥然一新的感覺,令我歎為觀止。另外,還有不可不提的教堂博物館,館內陳列了極具歷史價值的畫作、祭器及文獻,令身為輔祭的我十分興奮。回想起大家付出的努力沒有白費,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