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望廈聖方濟各堂已於4月8日(星期六)下午2時半至7時,在聖若瑟修院舉行第2次四旬期教友半天退省,參加者約60位。今年退省主題是:悔改與皈依。第一次退省是從個人層面去看「悔改與皈依」,而今次則由社會、團體層面去反省這個主題。
本地 Local
湛江、潿洲島朝聖及化州探訪之旅
梁潔歡 我參加了由澳門天主教朝聖服務協會組織的湛江、潿洲島朝聖及化州探訪4天團,協會邀請劉哲明神父作我們的朝聖神師,這次旅程令我獲益良多。 我們一行18人,於3月23日上午8時由拱北出發,經5小時車程,直奔化州痳瘋村,探訪那些被遺忘的、被自我隔離的、心身受創的兄弟姊妹,與他們共進午餐,我們受到了熱情的接待。見到他們殘缺不全身體、艱苦的生活,我們還能有理由不知足嗎? 我感謝上主! 我更佩服那些捨棄都市安逸生活,長期為這些兄弟姊妹服務的神父和義工。 24日早,我們乘船渡海往潿洲島,這是一個旅遊聖地。據說1850年,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神父為幫助因戰亂流離失所的教民,向清廷申請特准教民前往雷城西面的荒島定居,即今日風景怡人的潿洲島。島上兩間聖堂 ─ 盛塘天主堂和城仔聖母堂均於一百多年前,由法籍神父所興建。它們見證天主教的傳入和扎根,現在島上居民有半數信奉天主教。 島上兩間聖堂成為國家保護文物,供遊人參觀,平日少有彌撒,需買門票方可進入。幸得協會預先安排,我們上島後即往城仔聖母堂舉行彌撒,彌撒中劉神父特別提醒我們,看看聖堂中央的十字架,這是救恩的標記,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滿全了大愛,十字架由直橫兩部份組成,直的部分可理解成我們與天主的關係,橫的部分則是我們與人的關係,要獲得救恩,必須實踐愛的誡命,也就是直向天主的,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我們的天主;橫向人的,就是愛我們的近人如愛自己。 島上第二天的彌撒是在盛塘天主堂進行,這是一所建築美麗的聖堂、聖堂內美麗玻璃花窗是全國唯一一間經文化革命浩劫仍完好無缺的聖堂,這也是個奇蹟吧? 看那美麗的畫面,一個個救恩史的故事呈現眼前。這聖堂的另一特色是牆上掛滿牌匾,詳細列出天主十誡的內容和聖教會四規,提醒眾人該守天主的誡命和教會的規矩。 島上朝聖時有個小插曲:就是我們登島後不久,即傳來消息,將有颱風襲島,船可能會停航,不少遊客怕耽誤行程,決定當天乘船離開,我有點害怕,即使不停航,風浪中航行也有一定危險,團友們都相信天主定會照顧,把一切交給上主,決定留島完成島上朝聖的計劃。天主真的照顧我們,彌撒時外面下著暴雨,彌撒後天已放晴,我們匆匆趕船,海上風浪很大,平時只需45分鐘的船程,卻行了兩個多小時,多謝天主賜我們平安。 旅程的最後一天是參加湛江霞山天主堂主日彌撒,當地主教與劉神父共祭。參與這天彌撒令我非常感動,當天早上9點正彌撒,我們8點半趕到,此時聖堂已坐滿人,詩歌班連同眾教友正在練歌,參與彌撒人數之多,超乎我想像,聖堂擠得滿滿的,連聖堂門前也擠滿了信眾,領聖體前司儀宣佈教友領聖體後,非教友可上前接受主教的祝福,想不到長長的領聖體人龍之後,還有長長的接受祝福的人龍,可見內地信友的信仰熱誠。我誠心求主保佑中國教會,保護主教神父,保護我眾教友使信德永固。 透過這次活動,我更感謝主,澳門與潿洲島大小相若,那島上只有兩間聖堂,交通不便且不常有彌撒,而澳門則聖堂林立,交通方便,有如此良好的信仰環境和條件,我們再沒有理遲到或不參與本份彌撒了。 這次朝聖之旅,路程較遠,乘車渡海,雖有點辛苦,但大家都感受到團體的包容、互諒互讓,互相幫助和諧共處的氛圍,心靈得到滿足,很感恩能參加這次活動。
聖大發表澳門融合教育研究報告 介紹兩個新學位課程
(本報訊)聖若瑟大學於2017年4月6日假該校演講廳發表《澳門融合教育:教師觀念與態度》研究結果,以及收錄有關研究的出版刊物。發佈會上,教育學院院長更特別地介紹了加入融合教育專業方向的新教育學碩士學位課程。
【主教公署通告】守大小齋及為聖地募捐
CN/09/129/2017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一) 聖週星期五(四月十四日) (甲)大小齋 年滿十四歲的信友須守小齋;年滿十八歲而未達六十歲的信友須守大齋。
本澳教區聖週三舉行祝聖聖油彌撒
(本報訊)本澳教區定於4月12日(聖週星期三)下午6時正,在主教座堂舉行祝聖聖油大禮彌撒。
給柴神父的寄語
一位教友 記得去年的三月份四旬期的聖周五,教友協進會舉辦松山拜苦路的活動,在結束活動時,特別介紹一位外國的神父,他站在人群當中,特別顯得高大魁梧,他用廣東話介紹自己,才知他是巴西的年青神父,是耶穌聖心司鐸會士柴浩東神父,據他說剛來到澳門一個月左右,尚未有堂區工作服務,等待教區派遣工作。到了五月他被教區派遣到望德聖母堂服務,在望德堂協助劉炎新神父的堂區工作,我們教友對他的親和、謙遜的態度所吸引,對他讚賞有嘉。尤其是主持中文彌撒時,無論頌讀福音和講道,他說的廣東話發音頗清楚,同時他堅持用口語化講道,而非讀道理,內容精簡為主。原來神父為了準備彌撒的經文,都苦練數小時廣東話讀經,對不明白的字句就會不恥下問,他認真努力的態度,務求自己讀到字正腔圓,這種學習精神值得我們讚賞。
叢林清溪聖歌聽想
則濟利亞 如果說「書」、「畫」可以陶冶性情,那麼,音樂都是,聖樂更是! 讀書時曾參加學校的聖詠團,得到神父和修女的教導,在彌撒中詠唱拉丁文的禮儀曲,雖然對內容的意思一知半解,但總覺得十分柔揚悅耳,溫婉中又帶激昂,是歌曲中的「陽春白雪」(當時在語文中剛學到的名詞),但缺不曲高和寡。
聖羅撒英文中學 熄燈‧慈善夜行晚會
(本報訊)為響應地球一小時日,聖羅撒英文中學於3月25日舉行「熄燈‧慈善夜行晚會」,活動在教育暨青年局、環境保護局、能源業發展辦公室及師生、家長、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圓滿結束。
朝聖後感 ─ 湛江、潿洲島朝聖及化州探訪之旅
張志恒 為了讓生活添色彩,我們可能會旅遊和學習,同樣,為了使信仰不流於形式,我們亦需要不時思考當中的意義。為此,朝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讓朝聖者自己走一趟信仰旅程,從而反照自己的信仰景況。
大潭山上拜苦路
氹仔嘉模聖母堂於2017年3月25日下午3時,於大潭山環山徑舉辦「大潭山上拜苦路」,通過誦讀聖言、默想、反省、歌詠及靜默等,默想耶穌基督的救贖大愛,盼能加強與主的關係。當天約有百多位教內外兄弟姊妹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