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若瑟靜修院五月份靈修活動 聖方濟各靈修

(本報訊)聖若瑟靜修院(竹灣會議中心)將於5月18至 20日舉辦「聖方濟各靈修」,歡迎教友和慕道者參加。 聖方濟各是12世紀聖人,他在生命皈依轉化的經驗中,體會到天父的慈悲美善、大愛,從而領悟宇宙中萬事萬物彼此的兄弟姐妹關係。以簡樸、謙和、平安、喜樂的心態與宇宙眾生活出手足情,建立教會,造福人群,頌揚上主。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德蘭學校教職員退省

(本報訊)聖德蘭學校全體教職員於3月29日(聖週四),進行了四旬期退省活動「尋根‧尋真」,由羅芷芬小姐及劉家正神父帶領。羅小姐以分享其自身某些生命歷程的張力作起點,引發參加者回憶可能一直未為意的、個人生活經驗中的張力,重溫在這些張力中,個人內心有怎樣的感受,以接觸當時的自己,認識當時的自己。之後,劉家正神父進一步帶領參加者透過小組,分享當天的經驗和感受,練習用心聆聽,以感受自己和他人彼此的觸動,從而認識自己,認識他人,產生同理心。有參加者發現:同理心是要先感受他人的感受,才能理解他人情緒背後的真正意義,而產生體諒與包容;作為老師,不可只關注自己的感受,反而要多聆聽學生的感受,便能從多角度看自己的學生。劉神父在整合參加者的發現的同時,亦強調「意識」和「專注」於個人經驗及他人經驗的重要性。學校存在的目的既然是為了學生,教師們必要先能認識和了解自己,從非人力可控制的困難中,即從個人經驗中反省自身真實的感受,感受其背後的意義,才能跳出困難,找到天主給我們的原來是更美好的,這就是希望的出口。唯有這樣,教師才可帶領學生認識自己,發展潛能,找到希望。最後,劉神父及羅小姐與全體教職員手牽手,彼此連結,在凝聚成的正能量中,互相祝福平安、喜樂與詳和,以期待主耶穌復活。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教區聖週三舉行聖油彌撒 李主教勉勵司鐸謹慎地於主內作息

(本報訊)天主教澳門教區於聖週星期三(3月28日)下午六時正,假主教座堂舉行祝聖聖油大禮彌撒,由教區李斌生主教主禮,多位教區司鐸及修會神父共祭。禮儀以中、葡、拉丁文舉行,參禮的信友踴躍參與。李主教在講道中,勉勵司鐸要多在天主內休息,謹慎地度鐸職。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教會瞻禮簡訊三則

(一)主教座堂舉行「慈悲耶穌敬禮」 主教座堂於4月8日(主日)舉行「慈悲耶穌敬禮」,當日下午3:00舉行敬禮禮儀、誦念慈悲串經、明供聖體及聖體降福,誠邀各位教友參與。 (二)聖母無玷之心敬禮和遊行 今年4月9日(星期一)是聖母領報瞻禮,和往年一樣,葡萄牙無原罪聖母會澳門區委員會,將於是日下午6時半,假座崗頂聖若瑟大修院聖堂(由崗頂前地進入)舉行敬禮彌撒,誦念玫瑰經,恭奉聖母聖像在修院內遊行,到崗頂前地安放在聖若瑟大修院門前聖龕中,供人瞻仰敬禮。謹請熱愛聖母的教友屆時踴躍參禮。 按:聖母無玷之心敬禮和遊行,由澳門一群熱愛聖母的教友發起,由葡國熱愛聖母無玷之心的教友團體送出聖像,由葡澳政府總督韋奇立將軍暨夫人歐文雅女士建造聖龕供奉。每年於聖母領報瞻禮都舉行敬禮彌撒,恭奉聖母像遊行。 (三)聖老楞佐堂慶祝病人之痊聖母瞻禮 聖老楞佐堂將於4月15日(主日),慶祝病人之痊聖母瞻禮,是日上午9時正舉行感恩聖祭;彌撒後,隨即恭奉聖母出遊。出遊路線由聖老楞佐堂外圍繞圈,至慈幼中學操場環繞一週,而返回聖老楞佐堂。誠邀兄妹姊妹踴躍參與,祈求藉著聖母的轉禱,福佑全澳市民身心泰康。 此外,病人之痊聖母九日敬禮,由4月6日至4月14日,於每天 早上七時半彌撒中進行。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與韓大輝總主教談《天主教教理》(二)

文:陳思穎、林康政 問:澳門教區的《號角報》在去年七月的時候,開始了一個專欄,名為「教理圖解」。在這專欄的第一期,我們已經講到天主教信德的要素有四個,就是信仰律、生活律、慶典律和祈禱律,這四個要素正與《天主教教理》四卷內容息息相關。您可否為我們簡介一下這教理書四卷的內容和脈絡呢? 答:我很高興知道澳門的《號角報》特別騰出一個角落,透過《天主教教理》的講授,跟天主子民有更多的接觸,讓他們認識教理,值得恭喜!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2018年李斌生主教復活節文告 「願光榮復活的基督 以祂的真光驅散我們心靈的黑暗」

四旬期將完結之際,我們特別經歷了一個充滿恩寵的時刻,就是「奉獻廿四小時給天主」的活動:教宗邀請了普世教會的信友在朝拜聖體的時間內領受修和聖事。今年的敬禮是教宗在聖詠集「你以寬恕為懷」中得到啟發(聖詠130:4),在3月9日星期五至3月10日星期六舉行,讓我們都有機會去朝拜聖體,感受那修和的時刻,並獲得啟發:藉著寬恕及修和,能為我們驅除黑暗,並燃點心中「新光」。(《羅馬彌撒經書》復活前夕燭光禮) 記得去年我在聖誕文告中提及今年的牧民方向,推動教區以「『慈悲的文化:青少年和家庭的修和與共融』為方針,具體的邀請青少年和他們的家人參與策劃、研討等活動,共同開始推動在家庭中的慈悲、仁愛和喜樂的文化。」(2017年聖誕節文告)我們亟需要慈悲文化,帶領青少年和家庭進行修和及共融。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婚委會舉行克靈頓模式生殖照護系統分享會 盼透過自然生育法幫助不孕夫婦

(本報訊)天主教澳門教區婚姻家庭與生命委員會(下稱婚委會),本月10日於主教公署舉行克靈頓模式生殖照護系統分享會,由香港公教婚姻輔助會呂煥玲醫生、程德君醫生,以及克靈頓生殖護理指導員邱緻瑩女士主講。 克靈頓模式生殖照護系統是天主教推薦的自然生育法之一,它是一項分析及追蹤婦女的生理指標,然後計劃適當和適時的檢查,以藥物或手術去改善婦女的健康,增加她們的生育能力。現時已於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