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5】讀者疑問:哪一種方式?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一位跟蹤此專欄的本地中學學生,他沒有信仰,但提出了一則詢問。我想在開始今次的主題以前先解答他的詢問。他問:「三種認知方式(感官,理性,別人給我們的作證)當中,我應使用那一種方式去證明神/天主/上帝的存在?」 我本來打算在專欄末段的時候才解釋這點,但我想藉着這機會簡略說明這點。答案是:很明顯,我們不能透過直接觀察(這可能有例外,因天主可以直接向任何人顯現);但我們可以使用第二種方式(運用推理)或第三種方式(透過信仰或信任)而得知天主的存在。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四旬期第一主日(甲)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 4: 1-11 今天的福音描述耶穌在沙漠中受試探。這與我們在四旬期中禁食、和好與悔改息息相關。耶穌在福音中的表現和讀經一伊甸園中亞當和厄娃的行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而讀經二告訴我們,因著亞當的罪惡,我們才能得到天主的恩寵,再次與祂建立和好的關係。今天的福音緊接在耶穌洗禮、天主聖神如鴿子降下的篇幅之後。我們也注意到在今天的福音中,天主聖神引導耶穌來到曠野,其目的當然不是讓耶穌陷入危險,而是為了考驗耶穌,使祂能勝任未來的使命。耶穌,就像梅瑟一樣,獨自在曠野裡禁食四十天。這正是魔鬼趁虛而入的大好時機。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五章:語言與神學(四)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4.4 類比的三種方式(階段) 類比的推測方式能在三個步驟應用到:正面的、負面的,和顯著的。這些相當於所謂透過正面的方式(via positiva)、透過負面的方式(via negativa)和透過卓越的方式(via eminentiae)。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七個來自聖方濟各·沙雷氏的小貼士 教你如何準備修和聖事

文:姚子汶 「孩子,無論你幾時蒙了不潔,犯了重罪,都不必久所等待,苦其心思,手邊既有取潔的清水,何不拿來洗濯?身邊既有治病的良藥,何不打開服用?」這一句來自聖方濟各.沙雷氏的名著《成聖捷徑》中。 這本書中有一整個章節教導信友如何「透過告解,悔過遷善」。這正好教導我們如何在四旬期中,透過修和聖事重回天主的懷抱。以下是該章節錄的七個小貼士,幫助各位準備如何好好準備修和聖事。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 4】我們能說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嗎?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如果有人嘗試說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情況會是怎樣?我們會說他胡言亂語。這是今次的主題。但是,讓我們先重溫早前的內容。 在這系列的第一篇,我們問及我們為什甚麼需要哲學。我們引用蘇格拉底的格言「未經反思自省的人生不值得活。」哲學正正就是幫助我們思考人生。再者,哲學在以下三方面能助長信仰的陶成:它幫助人準備去明白信仰;它加深人對信仰的認知;它有助解釋和捍衛信仰。信仰需要哲學和理性。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說過,缺乏理解的信仰會引致迷信。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盡人事 倚天命

  梁展熙 在《瑪竇福音》中,耶穌的〈山中聖訓〉橫跨第五至第七章,這樣的長度,禮儀需要幾個主日才可將之讀畢。今天,禮儀就讓我們聽到中間的部分。 耶穌要群眾不要擔心吃喝和衣著。他要我們信靠上主的安排(divine providence)。他又說:「看看天空的飛鳥,牠們不播種、不收割、不儲存……想想百合花,它們既不勞動也不紡織……」。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八主日(甲)

瑪竇6: 24- 34 林文森神父 今天的福音對我們來說,確實蠻具有挑戰性的。耶穌明確地告訴我們「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耶穌並不是要批評擁有金錢或財物是不對的行為,但我們應該檢視自己的態度。我們是否常被那些「身外之物」所控制,而忘了將我們所擁有的,分享給真正有需要的人呢?我們是不是也常常誤以為只要有權、有錢,就能掌控一切呢?耶穌今天要教導我們的重點在於我們是否完全信任天主對我們的愛。金錢最初只是一種交換生活必需品的工具罷了,但當金錢本身或追求金錢成為最終目的的時候,就開始產生許多問題了。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五章:語言與神學(三)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4. 類比 很明顯在表達天主的奧秘上,人類語言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當應用在天主上時,我們受造物所使用的言語只能掌握部分的意義。原因是,受造物與天主之間的距離是無限的。例如,當我們說「天主是美善的」時,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意思?當應用到天主上時,我們是否真正地明白「美善」這個詞?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傳頌主愛至萬代(二)

阮美芬修女 我十四歲那年領洗,因未成年而家人都不是天主教徒,本堂神父怕沒有人跟進我的信仰生活,於領洗前與我約法三章:要加入聖母孝女會,並由會長作我的代母。回應他的要求,我加入了香港李鄭屋村聖老楞佐堂的孝女會, 同時因個人興趣亦加入了堂區的歌詠團。自此,我在體驗上主的愛及服務堂區的路途全力啟航前進。 成為聖母孝女會的一份子,我漸漸學習聖母承行主旨的忠信態度。我最愛在聖堂裡配帶上藍色的頭紗,代表著我是聖母所愛的女兒,被她保護和引領。孝女會每位成員都以不同方式服務堂區,我被派於大瞻禮前負責清潔祭台、刷亮燭台、洗熨神父的領巾及聖爵布。透過以上的服務,使我對聖體產生敬慕之情,繼而使我愛上了隱藏在麵餅形下的那一位。感受到他先愛了我,藉着每天領受他到我心中,我對他的愛日漸增長。在朝拜聖體時常會感受到他是那麼近,常沉醉在他的愛中。每天早上參與感恩祭成了我生活的一部份,領受愛我的基督到我心中,使我整天充滿喜樂和力量。我赴主的約會成了風雨不改的行動,上課前趕往聖堂是清早的第一個行動。 我自幼喜愛唱歌,加入堂區歌詠團不單止使我有機會發展我的歌唱技巧,而且使我能以充滿感情和愛意的歌聲讚美上主。聽到詠唱是兩倍祈禱,使我雀躍萬分!更使我在詠唱時全心、全情投入,常被歌調或歌詞感動得滿眶熱淚。我最愛詠唱拉丁文額我略彌撒曲,四部和聲合唱,往往把人領入了天國神往的境界。但要達到以上效果,歌詠團的每位成員都必須經歷艱苦的練唱,尤其是準備慶節的時候,更是要經過密集式的嚴格訓練。很難相像我們如何能捱過這些艱苦時刻:首先是聲線訓練,重覆又重覆,走音!再重覆。接着每部音要練至純熟、拍子準確、還要唱出歌詞要表達的情感呢。最困難的是要四部合音,指揮及團員都出盡全力,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至四部音合唱達到準確和諧的要求,才算完成。很多時我們練唱至聲疲力盡,還是達不到理想效果,結果是要加時練習。練唱要求苛刻,但沒有任何人抱怨或放棄,是天主在推動並陪同着我們。我常遐想天使在天上與我們一同詠唱,因為很多時我們歌聲嘹亮,被譬為「天使般」的歌聲呢! 完成了禮儀詠唱後,你可看到我們每人面上露出燦爛的笑容,一臉滿足感與感恩之情。 為了保持聲音清脆甜美,通常我們是空腹上陣,嗓門才不會被黏住。本堂神父常對我們憐愛有加,會準備好美味的雪糕慰勞我們。緊張的時刻來臨了,我被安排在聖週禮儀中負責獨唱部份。獨自跪在祭台前詠唱禱文,很難以筆墨去形容我當時的感受 :在走向祭台時,心中異常緊張,這是我第一次在那麼多人面前獨唱。當我跪下在祭台前的那一刻,心中即時充滿寧靜的感覺,四週突然變得非常寂靜。我非但沒有感到有任何壓力,反而有一種被揀選的感覺:我被揀選以歌聲去讚美天主,代表信眾去向上主獻上敬禮,因他籍着他的獨生子的苦難,向我們彰顯他的大愛。藉着詠唱,我進入了巴斯掛奧蹟的深層意義: 天主向我及每一個他所創造的人,以基督的自我犧牲,去彰顯他對我們無條件的愛。在詠唱的過程中,我的歌唱技巧進步了,更重要的是我的信仰也加強了。天主的行徑就是那麼出人意表,你祇為他做一件事,他卻給你雙倍的回報,他的唯一要求是——你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愛他而作。 (待續)